私分國有資產罪與貪污罪的共同貪污二罪侵犯的客體,都是雙重客體,即國家廉政建設制度和國有財產(公共財物)的所有權,其客觀方面均表現為集體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或者國有資產,二者很相似。因此,有必要正確區分二者的界限。筆者認為,從立法的原意和私分國有資產案件在審判實踐中反映的特點來看,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主觀故意和行為方式兩個方面。
第一,從主觀故意方面看,貪污罪中的共同貪污要求每個成員均有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貪污故意,且犯罪動機主要是以權謀私。而私分國有資產罪的主觀故意則表現為單位的主管人員明知私分國有資產違反國家規定,但為了達到占有國有資產的目的,而抱著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以單位集體的名義實施私分行為。其動機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改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獲取私利找借口。因此,其主觀故意不是單純的為個人私利,而是在單位全體成員或者絕大多數成員的許可或要求的背景下,更多體現了單位的整體犯意和利益歸屬的團體性。
第二,從行為方式看,二者的表現方式不同。共同貪污通常表現為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人共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共同實施,一般是秘密進行的,并且想方設法將有關賬目抹平,以掩蓋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事實。而私分國有資產行為則表現為在單位意志的支配下,集體共同私分,而大多數分的財產的人對是否私分沒有決定權,并且在單位內部往往是公開的,有的還作了詳細的財物記錄。從證據體系的角度來看,該行為特征客觀地印證了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圍繞上述主觀、客觀特征,有助于在刑事辯護中客觀地甄別證據,有效的提出辯護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安置的裁決
2020-11-20公司法人變更的費用要多少錢
2020-11-23律師收費標準最新規定出臺
2020-12-14強拆后的法定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9專利侵權如何維權
2020-11-17醉酒駕駛有案底嗎
2021-01-22原告不拿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1-01-18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購房應該怎樣投保
2020-11-27訂立保險合同分哪些階段
2021-01-12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法院判決國內首例“二次理賠保險官司”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