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居住到期后會自動解除嗎
監視居住到期后還需要辦理相關手續。
監視居住到期以后可以申請變更強制措施。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后,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意的理由。這是一項授權性規定,也是一項排他性規定,這一規定即將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授予給了已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辯護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從事某種行為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近親屬”則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一、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期限
由于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這兩種強制措施在實際執行中一旦被采取就難以撤銷,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長期受到限制,無法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既不利于案件及時終結,也不利于打擊犯罪和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有損于法制的權威和嚴肅性。為此,本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六個月。"這個期限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分別計算的最高期限。
取保候審是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動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但是這種限制還是很寬的,只是不經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保證隨傳隨到,不得妨礙辦案,對其正常生活并無影響,取保候審期限相對長些,不會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這種規定有利于與犯罪作斗爭。刑事訴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括偵查、起訴、審判等訴訟階段。如果公、檢、法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累計不得超過12個月,則取保候審期限較短,不足以保證有充足的辦案時間。如果該期限是指三機關累計的期限,實踐中也不便于操作,三機關之間如何分配取保候審期限的問題無法解決。如果前一機關將取保候審的期限使用完畢,后一機關就無法再繼續使用,這實質上是剝奪了后一機關使用取候審的權力。因此,本條關于取保候審期限的規定是指公、檢、法三機關每一機關有權決定取保候審的期限各為12個月,不是指三機關累計的期限共計12個月。
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辦理案件,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規定后又被取保候審的,期限應當累計計算,不能重新計算。
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案件移送到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后,對于需要取保候審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辦理取保候審手續。取保候審的期限應當重新計算并告知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已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對于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應當依法對被告人重新辦理取保候審手續。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期限重新計算。
監視居住的時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監視居住對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比取保候審嚴厲,在時限上規定比取保候審短些并不影響偵查活動的開展。而且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只要盡職盡責,在6個月的期限內通常能完成對案件的調查取證、審查起訴、法院審判工作,作出相應的處理。從另一方面來說,規定監視居住的期限為6個月也有利于促進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抓緊時間開展工作,提高辦案效率,加快辦案速度。監視居住期限屆滿10日前,執行機關應當及時通知原決定監視居住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這不但可以增強執行機關的責任心,而且也可以督促原決定機關做好變更或者解除強制措施的準備,防止監視居住超期限。此外,決定機關在接到通知后,對于是否解除監視居住以及應當作出何種處理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通知決定機關的形式,一般情況下口頭通知、電話通知即可,對于一些特殊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監視居住的案件,也可以采用法律文書的形式通知。
二、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強制措施的目的是保證其不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保證刑事訴訟順利進行。因此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繼續進行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工作,不得不斷。另一方面,由于法律規定了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法定期限,公安司法機關應抓緊有限的時間進行工作,以便更好地完成刑事訴訟的任務。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后,應當積極開展偵查活動,收集證據,而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并且,如果在偵查過程中收集到了新的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證據,則應當對犯罪嫌疑人的強制措施作出變更或者解除。監視居住限制犯罪嫌疑人的活動區域,是一種比較嚴厲的強制措施,但公安司法機關不能因此就放松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更不能中斷對案件的調查取證工作,使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三、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解除
本條規定,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據此,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下列情況下應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措施:
1.發現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立即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措施,恢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2.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法律規定的期限具有約束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應當自覺遵守。,:一旦法定期限屆滿,必須立即解除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限制,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并有義務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人、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人民檢察院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后,由檢察長決定。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決定應當通知公安機關,并向犯罪嫌疑人宣讀,由犯罪嫌疑人簽名或者蓋章,有保證人的,還應當通知保證人解除擔保義務。解除取保候審時,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期間沒有違反規定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將保證金退還給犯罪嫌疑人。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93條規定:"需要解除取保候審的,由原決定機關制作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執行機關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人、保證人。"
在辦案實踐中,原決定取保候審機關需要解除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時,應當由辦案部門制作《呈請解除取保候審報告書》,報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后,制作解除取保候審的決定書、通知書,并且及時通知執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由派出所通知被取保候審人、保證人。在《呈請解除取保候審報告書》中首先要用簡練的文字闡明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的理由、依據以及取保候審的時間、保證人的情況,如果是以保證金擔保的,要說明交納保證金的數額。然后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不同情況,闡明解除取保候審的理由和依據。解除取保候審的理由要根據嫌疑人的具體情況進行敘述。因撤銷案件而解除取保候審的,要說明撤銷案件的理由,如案件事實已經查清,犯罪嫌疑人不構成犯罪,或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等,因對犯罪嫌疑人作其他處理(如勞動教養、少管等)而解除取保候審的,要說明案件事實已查清,犯罪嫌疑人的行為雖然不構成犯罪,但依法已作其他處理等。對于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負責人批準解聊取保候審的,應當制作《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通知書》并通知執行取保候審理的派出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務員被行政拘會被處分嗎
2021-02-08工傷鑒定一定要康復期后才可以做嗎
2021-01-27商務合同談判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06合同無效是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021-03-12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離婚時一方的開房記錄能作為出軌證據嗎
2020-12-15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可以代領嗎
2021-03-15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違法霸占農村公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30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勞動調解組織有哪些,勞動調解協議有強制力嗎
2020-12-08家庭財產保險條款
2020-12-02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辭職后保險怎么處理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