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醫療侵權糾紛處理的現行實體法規范,主要存在于《民法通則》、《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及《關于審理人身損害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之中。在這種諸法并存的情況下,法院面臨著是適用民法通則(及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和精神損害賠償解釋),還是適用《條例》的問題。在《條例》實施后(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發布前),?最高法院于2003年1月6日發出了《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該通知規定,“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參照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最高法院的通知從審判角度確立了審理醫療侵權賠償案件?“區分不同類型分別適用法律”的原則。因此,我國現階段醫療侵權賠償實行“雙軌制”(也稱為二元化),即醫療事故侵權損害賠償糾紛適用《條例》,一般醫療侵權損害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
一、雙軌制的具體表現
1、糾紛性質分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和非醫療事故損害賠償。醫療侵權損害賠償糾紛,實質是醫療機構因醫療過錯致患者生命健康損害這一特殊領域的侵權行為引發的民事賠償糾紛,在民事侵權體系中屬于醫療過錯侵權損害賠償類。但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卻把醫療侵權損害賠償糾紛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療事故侵權行為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另一類是非醫療事故侵權行為或者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醫療侵權賠償糾紛。雖然這兩類糾紛都與醫療行為有關,但是發生的原因不同,前者致害的原因以構成醫療事故為前提,而后者致害的原因是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過錯行為。
2、鑒定性質分為醫學鑒定(醫療事故鑒定)和司法鑒定(醫療過錯鑒定)。我國目前的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把醫療過錯鑒定的性質分為兩類:一類是構成醫療事故的特殊醫療過錯鑒定,即醫學鑒定;另一類是不構成醫療事故的一般醫療過錯鑒定,即司法鑒定,兩者均是人民法院認定醫療機構有無過錯及過錯程度大小的重要依據。
3、鑒定機構分為醫療事故鑒定機構和醫療過錯鑒定機構。我國目前的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把醫療侵權損害賠償糾紛分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和非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相應地把醫療過錯鑒定機構區分為醫療事故鑒定機構和醫療過錯鑒定機構。法定的醫療事故鑒定機構為醫學會(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再次鑒定工作。);法定的醫療過錯鑒定機構為隸屬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機構和隸屬司法行政管理的司法鑒定組織。
4、鑒定標準分為醫療事故人身損害鑒定標準和一般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醫療事故人身損害鑒定標準適用于特殊醫療過錯——醫療事故導致的人身損害,一般人身損害鑒定標準適用于一般醫療過錯導致的人身損害。
5、法律適用區分為適用《條例》和適用民事法律、司法解釋,即特殊醫療侵權行為——醫療事故適用《條例》;一般醫療侵權行為——非醫療事故適用《民法通則》等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6、賠償標準分為醫療事故賠償標準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就醫療侵權行為而言,特殊醫療侵權行為——醫療事故適用醫療事故賠償標準;一般醫療侵權行為?——非醫療事故適用司法解釋確定的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標準(《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審理人身損害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7、救濟機制分為行政調解和民事訴訟。醫療事故賠償爭議雙采行政調解和民事訴訟機制(對醫療事故賠償,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非醫療事故賠償單采民事訴訟機制。
二、雙軌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危害
醫療侵權賠償實行雙軌制,刺激了醫、患雙方不同的訴訟追求:醫者為追求最低限度的賠償,無論其醫療過錯行為是否構成醫療事故,均會極力主張醫療事故鑒定,并要求適用《條例》進行實體處理(按條例規定,不構成醫療事故則醫療單位不承擔賠償責任,即使構成醫療事故,按條例賠償的數額也遠遠低于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標準;而患者為追求最大限度的賠償,即使醫者的醫療過錯行為可能構成醫療事故,也繞開醫療事故鑒定而要求司法鑒定(醫療過錯鑒定),并要求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確定的高賠償標準承擔醫療侵權賠償責任。雙軌制的消極后果十分明顯:患者的人身權利遭受醫療過錯行為同等損害卻享受不同等的賠償待遇;構成醫療事故應當是侵犯患者人身權利案件中后果最嚴重的情形,但按照《條例》獲得的賠償卻不是最高的,這種失衡會動搖公眾對法律的信心,產生大量的訴訟投機行為。
這里有必要探討一下《條例》的法律地位。筆者認為,《條例》首先應當被理解為是關于衛生行政機關處理醫療事故的行政法規。其次,《條例》還可以被理解為是關于醫學會設置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機構、組織和實施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為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其爭議和衛生行政機關處理醫療事故爭議提供專門輔助的行政法規,是醫學會實施鑒定的行政法規上的依據。但《條例》并不能當然成為法院審理醫療侵權賠償案件(?盡管是其中的一部分案件)的法律依據。現行《條例》關于醫療事故賠償范圍和賠償標準的規定,只有在其制定得到了人大(或其常委會)?的特別授權(無論是通過法律還是通過決定),?并且該項授權之目的是指示國務院為法院審理醫療事故賠償案件制定賠償標準的情況下,或者在法律明確作出了諸如“行政法規對醫療事故賠償作出規定的,適用行政法規”之類的規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成為法院審理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的依據。現行《條例》顯然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最高法院以損害形成原因作為法律適用的劃分標準是不科學的。
“特別法優于普通法”是人民法院適用法律的一項重要原則。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就醫療侵權行為規定而言,《條例》是特別法,《民法通則》則是普通法,應當優先適用《條例》。對此類認識筆者不能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三條明確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該法第八十七條同時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權限予以改變或撤銷:……(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從以上規定我們不難看出,“特別法優于普通法”的真正含義是指同一位階的法律、法規、規章等,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而不是指下位階的法規、規章與上位階的法律、法規、規章不一致的,適用下位階的法規、規章。《條例》與《民法通則》是下位法與上位法的關系,不具有可比性。我們充其量只能說在醫療損害行為作為侵權行為的一種形態,在《條例》作出了特別規定,但絕不可因此得出《條例》是特別法的結論。
最高法院關于醫療糾紛案件法律適用實行雙軌制的通知及答記者問表現了其在法律適用方面對現存行政立法的過度依賴、在司法解釋方面對行政見解的過度尊重的傳統,該通知在憲法意義上否定了《民法通則》作為民事基本法的地位和相對于行政法規的上位法屬性,有損于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統一,違反了行政權與司法權各自獨立的原則;在實質上變更了《民法通則》的適用范圍,?從而侵犯了人大的立法權,?動搖了國家權力機關與審判機關、立法權與司法權的憲法關系;在事實上否定了法院必須忠實執行法律、絕對尊重人大國家立法權的憲法原則,沒有法律根據地剝奪了醫療事故被害人根據《民法通則》獲得實際賠償的權利,賦予了醫療侵權機構承擔較輕民事責任的特權,違反了權利救濟和權利平等的個人化的人權保障原則。
三、司法建議
綜上所述,最高法院的該項通知及民一庭的答記者問所確立的“區分不同類型分別適用法律”原則不僅與法不符,且在司法實踐中導致了認識和法律適用上的混亂。現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在《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基礎上修訂的,在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仍留有行業保護的痕跡,且屬于行政法規,法律效力不高。筆者認為有必要提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法律層次,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法律形式頒布《醫療事故處理法》,內容應當涵蓋醫療事故和非醫療事故糾紛。
一方面,醫療事故處理作為社會熱點,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以法律的形式頒布更能體現黨和政府對人民生命的尊重和對人的關懷;另一方面,該法急需擴充的一些新內容,而有些涉及公民基本權利義務的內容必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才有權制定。
還有很重要一點,醫療事故處理是衛生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執業醫師法》和《獻血法》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那么《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才能與此相協調。當然從總的框架來說,醫療糾紛處理仍屬民事范疇,所以在制定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法》時,在實體內容與程序內容上要注意與《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的銜接協調,不可矛盾。
新法應當廢除雙軌制,實行單軌制。醫療侵權損害賠償廢除雙軌制,實行單軌制,可歸為五統一,即:醫療侵權損害賠償糾紛性質統一定性為醫療過錯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不再區分為醫療事故侵權賠償糾紛和非醫療事故侵權賠償糾紛兩類;醫療過錯鑒定性質不再區分為構成醫療事故的特殊醫療過錯鑒定和不構成醫療事故的一般醫療過錯鑒定,統一定性為醫療過錯鑒定;?醫療過錯導致的人身損害鑒定標準不再區分為衛生部制定的醫療事故人身損害鑒定標準和司法部制定的一般人身損害鑒定標準,統一執行司法部制定的人身損害鑒定標準;?醫療侵權損害賠償項目和標準統一,不再區分為醫療事故賠償標準和非醫療事故賠償標準;?醫療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適用統一為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不再“區分不同類型分別適用法律”。
在新法制定和實施前,可行的方案是:由最高法院以司法解釋明確規定醫療侵權賠償法律適用一元化,即適用《民法通則》及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和精神損害賠償解釋。同時,立法部門應抓緊制定特別法律,使法律適用得到統一。
雖然在對醫療侵權賠償糾紛案件的審理還存在誤區和不足,但是相關部門及時出臺了相關的應對措施來減少此類案件中受害者的損失,并加緊完善相關法律條款中的誤區,為以后再出現同類案件時提供法律依據。如果對相關問題還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被拆后如何賠償
2020-11-11機動車賣出后因事故承擔責任嗎
2021-01-17法律援助什么意思,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01房地產股權收購稅費要怎么計算
2021-02-14交警隊鑒定車輛需要多久
2021-01-26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關于酒駕肇事后報警接受處理該如何認定?
2020-11-15訴訟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2-09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2020
2020-12-04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合同不能履行可否因為疫情免責
2021-03-06房屋不滿意可以拒交中介費嗎
2021-01-11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保險公司經辦人擅改簽單日期導致的保險合同糾紛的理賠
2021-01-17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