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酒駕肇事后報警接受處理該如何認定
第一,從性質認定上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員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該法及相關國務院條例規定了逃逸人所應當承擔的不利法律后果。交通肇事是疏忽大意或者輕信可以避免的主觀過失造成的,但逃逸則反映出行為人對事故后果危害性繼續存在和擴大的心態,至少應該說是一種放任,屬于主觀故意的范疇,是不能被先前的交通肇事行為所完全包涵和吸收的。根據《刑法》第133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條,交通肇事罪在一般情形下,行為人將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行為人構成交通肇事罪后又逃逸的,處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些量刑幅度說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條的立法精神,肇事后不逃逸,主動報警接受處理是肇事行為人法定的義務。
第二,從刑法處罰上看,《刑法》第133條規定的交通肇事罪在一般情形下,行為人將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也體現出了對包含肇事后未逃逸,主動報警接受處理的行為的肯定性評價,體現了寬嚴相濟中“寬”的一面。若再將肇事后未逃逸,主動報警接受處理的行為視作為自首,考慮對其從輕、減輕處罰,則是在立法和司法兩個層面上對于同一行為作重復評價。
第三,將未逃逸現場,主動報警接受處理的行為不視為自首,不會產生刑罰處罰效果不佳之虞。首先,這種行為雖然不能視作為自首這一法定量刑情節,但在具體辦案實踐中可以作為酌定從輕情節,對于那些確實履行了法定義務,盡力挽回損失,防止危害后果擴大的,仍可以酌情適當從輕處罰。其次,在逃逸后又向司法機關投案交代的,雖然可以依法認定為自首,但這種自首是在逃逸加重量刑的前提下的自首,是先加重后再行相對從輕、減輕,相對于肇事后未逃逸,主動報警接受處理的行為,刑罰還是相對較重,不存在有失于公正公允之虞。
更多法律咨詢可以到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訴訟立案三個月了不開庭正常嗎
2020-12-11工廠合并會有賠償嗎
2020-12-11搶注域名算侵權嗎
2021-01-11一般知識產權案件分析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應該由誰繳納
2020-11-07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有錢買房卻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2-10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房屋裝修合同多久終止
2020-12-12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人壽保險申請理賠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16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