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證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刑事證據的概念
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證據法典,但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規定了證據制度。對證據的概念,只有刑事訴訟法作了定義。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1款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證據有下列七種:(1)物證、書證;(2)證人證言;(3)被害人陳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5)鑒定結論;(6)勘驗、檢查筆錄;(7)視聽資料。由此可見,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證據,是指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這一定義概括了訴訟證據的基本特征,反映了證據的本質屬性。基于立法的統一性,三部訴訟法對證據概念的理解應當是統一的。
二、刑事證據的基本特征
一般認為,所有證據都應當具有證明力和證據能力。證據證明力是指證據對于待證案件事實的證明作用。證據的證據能力,是指證據資料在法律上允許其作為證據的資格。這是證據的基本特征。我國刑事證據制度也基本反映了上述特征,具體表現為:
1.客觀性。訴訟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訴訟證據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不是人們主觀猜測和虛假的東西。訴訟證據的客觀性,是訴訟證據的本質特征,是由案件事實本身的客觀性所決定的。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證據的本質是事實。證據事實的存在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諸如物品、痕跡、文件等客觀存在的物質;一種是被人們感知并存人記憶的事實。無論以哪種形式存在的事實,都可以成為證據。二是證據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事實。伴隨著案件事實的發生,證據事實便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地形成了。證據的客觀性,為公安司法人員調查收集證據,查明和證明案件事實真相,提供了物質基礎。
證據的這一本質特征,要求作為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應當是對案件事實的客觀反映和真實的描述。無論是在刑事訴訟中,還是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行為人行為的實施及其后果的形成,必然會對所作用的環境、人或物產生影響,從而形成一些客觀存在的事實材料。這些事實材料可能表現為一定的物品、文書,也可能是為在場人耳聞目睹,有所感知,而表現為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上述事實材料都是對案件事實的真實反映,是不依辦案人員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訴訟證據的這一本質特征,決定了那些虛幻或虛假的情況,一切主觀的東西,都必須排除在訴訟證據之外。
在刑事訴訟中,所有的證據都必須具有客觀性。任何犯罪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使用二定的手段、方法實施的,必然會相應地在客觀外界留下證據。從犯罪人產生犯罪動機,到其實施犯罪的過程及犯罪現場,總是要與外界的事物發生聯系,不可避免地要接觸人和物,從而留下一定的人證和物證。由于任何客觀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犯罪人既然實施了犯罪,侵犯了一定的人和物,那就必然會在客觀上引起一定的變化,留下相應的痕跡、物品,或者為周圍的人耳聞目睹,在頭腦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和記憶。這些都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的事實,據此便能證明案件事實的真實性。
2.關聯性。訴訟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訴訟證據與案件的待證事實之間存在客觀的聯系。證據不僅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且必須是與案件事實有關聯的事實。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多種多樣的,并非所有的客觀事實都能成為證據,只有那些與案件事實存在客觀聯系的事實才能成為證據。證據之所以能夠對案件事實起證明作用,正是由于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存在聯系。凡是與案件事實具有客觀的必然的聯系,對查明案件有意義的事實,就可以作為證據;凡是與案件事實無關的,對查明案件沒有意義的事實,不論其是多么真實可靠,都不能作為證據。
證據是伴隨著案件的發生過程形成的,所以,證據和案情之間應當具有某種客觀的聯系。證據和案件事實之間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直接聯系,有的是間接聯系;有的是因果聯系,有的是非因果聯系;有的是必然聯系,有的是偶然聯系;有的是肯定性的聯系,有的是否定性的聯系;有的是時間上的聯系,有的是空間上的聯系;等等。證據事實可以是案件事實發生的原因,也可以是案件事實發生的方式方法,或者是案件發生時的條件。只要與案件的某一方面、某種情節存在客觀聯系,對查明案情有意義,就可以作為證據。所謂證據的證明力大小,就是指證據與案件存在的客觀聯系的程度,以及對確定案件事實的作用。
證據與案件事實的聯系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存在客觀聯系的事實不能成為證據。那些具有假想聯系、主觀聯系的事實,不但不能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反而會誤導辦案人員。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辦案人員對收集到的各種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即辦案人員在審查判斷證據時,除了要對證據的客觀性進行認定外,還必須查清證據是否確與案件事實存在客觀聯系。
3.合法性。證據的合法性,是指訴訟證據必須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實材料。證據的這一特征表明:其一,訴訟證據的提供、收集和審查,必須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無論是公安司法人員收集證據,還是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證據,都應當合法,否則就不能作為訴訟證據。為此,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3條明確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無論是在刑事訴訟中,還是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各種證據的取得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非法取得的證據,在證據理論和訴訟理論上,嚴格講是不應當具有證據效力的,更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其二,訴訟證據的形式應當合法。即作為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材料形式上必須符合法律要求,否則,就不可以作為訴訟證據。我國訴訟法對證據的種類作了明確規定,如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2款規定了七種證據種類: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其他訴訟法也作了相應規定。同時還對各種證據的形式也作出明確的要求,如物證、書證必須附卷,不能附卷的要通過照相、錄像、制作模型等方式附卷;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當事人陳述,應當以書面形式加以固定,并經核對無誤后,由證人、保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民事或行政訴訟當事人簽名蓋章;鑒定結論必須采用書面形式,由鑒定人簽名蓋章;勘驗、檢查筆錄、現場筆錄,根據需要分別采用書面筆錄、繪圖、照相、錄像等形式,書面筆錄要由勘驗人員、現場見證人簽名蓋章;等等。其三,訴訟證據必須經法定程序出示和查證。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詢問、質證;物證必須當庭出示,讓當事人辨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未經法庭查證屬實的材料,均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三、刑事證據的意義
刑事證據在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證據是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的依據,離開證據,整個刑事訴訟活動就無法進行;證據是司法公正的基礎;證據是證明犯罪事實的惟一手段;證據是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服法、接受改造的有力武器;證據是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保障;證據是進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的工具。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該問題答案的整理,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有土地證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5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交通事故可否異地起訴
2020-12-08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索賠時怎樣行使權利?
2021-01-26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
2020-11-15準保戶的開拓步驟
2021-01-2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協議條款不合法影響轉包效力嗎
2020-11-12土地轉讓合同印花稅收費標準是什么呢
2021-03-07工廠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0-12-02營業房拆遷時,置換公攤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08空商業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26農村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1-03-23什么是政策性搬遷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