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占有和拾得遺失物的區別是什么
遺失物拾得是指發現且實際占有該遺失物,是發現與占有兩者相結合的行為。發現與占有缺一均不可構成拾得。拾得遺失物為事實行為,拾得人有無行為能力在所不問。即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仍能成為拾得人。拾得行為通常為無因管理行為,誠實拾得人以為他人利益之意思管理的,構成無因管理,不誠實之拾得人以為自己的利益拾得以及認為是無主物拾得的,不構成無因管理。拾得行為以合法為要件,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屬于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為己有。犯罪對象只限于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遺忘物不等于遺失物,也不同于遺棄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占罪在中國刑法史上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就是在中國刑法第270條第一款的規定中也沒有使用“侵占”一詞。因而在確定侵占罪概念之前,有必要對“侵占”一詞進行分析,因為“侵占”是侵占罪罪名中的關鍵詞,它代表了侵占罪的主要內涵。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中國刑法第270條第二款規定。
二、二者構成的要件不同
(1)非法侵占的構成特征
1、侵害的客體是他人財物的所有權。 本罪的犯罪對象為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觀方面表現為將他人的交由自己代為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4、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
(2)拾得遺失物的構成要件
遺失物拾得,指發現且實際占有該遺失物,是發現與占有兩者相結合的行為。發現是指認識物之所在,而占有是對物在事實上的支配管領能力。發現與占有缺一均不可構成拾得。需要注意的是,拾得并非一定以拾得人在物理上予以支配,依一般社會觀念即可。拾得遺失物為事實行為,拾得人有無行為能力在所不問。即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仍能成為拾得人。
拾得行為通常為無因管理行為,誠實拾得人以為他人利益之意思管理的,構成無因管理,不誠實之拾得人以為自己的利益拾得以及認為是無主物拾得的,不構成無因管理。法律對遺失物拾得的規定與無因管理多有不同,因此,無因管理的規定只有補充適用的余地。
拾得行為以合法為要件,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拾得人須為占有遺失物之人,但拾得行為也可以指示他人為之,而以發出指示的人為拾得人。若拾得行為由占有機關或占有輔助人為之,且在占有輔助關系范疇之內,則應以其所屬機關為拾得人,但若與所屬機關的指示無關,則系個人行為,由行為人為拾得人。同時有數人占有拾得物的,其數人為共同拾得人。
綜上所述,拾得遺失物只是單純的撿到別人丟失的東西,所以并沒有違法的行為,但是撿到東西應該主動歸還,在主觀意識上沒有據為己有的想法,不然就會構成非法侵占,屬于犯罪行為,所以該罪多表現在私自占有不歸還物品的行為。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遺失物遺忘物埋藏物的區別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為取證偷拍洗澡鏡頭侵犯隱私權
2020-11-11固定資產屬于可變現資產嗎
2020-12-01擔保法
2020-12-02如何審查鑒定書的真偽
2020-12-17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勞動者加班的不同薪酬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年金保險指的是什么
2020-12-09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直接賠付責任
2020-12-31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肇事逃逸能走保險嗎
2021-03-16保險對方車主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1網上投保意外險得不到賠償怎么辦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