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法律規定,如果當事人沒有法定或者是約定的義務而幫助了別人,并因該幫助行為使自己遭受了損失,那該行為就能被認定為無因管理。具體從法律上講,無因管理行為不包括哪些呢,也就是說,哪些行為不能構成無因管理呢?下面將為您做一個較為詳細的闡明。
一、無因管理行為不包括哪些
不真正無因管理也叫準無因管理,是指管理人所管理事務是為管理人自己,而非為他人而管理事務。不真正無因管理不具有真正無因管理的主觀要件,即管理人是為自己而管理事務,而不是為他人管理事務,因而不構成真正無因管理。管理人與本人之間不能產生法定的債權債務關系。
不真正無因管理包括三種類型:
(一)誤信管理。
誤信管理是指管理人誤信他人之事務為自己之事務管理。
因本人的過失,或因管理人與本人雙方均有過失或均無過失,使管理人產生誤信而加以管理的,本人與管理人之間產生不當得利的法律關系,本人可以請求管理人在現存利益限度內返還不當得利。因管理人的過失產生誤信而加以管理的,本人可以請求管理人返還其利益,并不以請求返還時現存利益為限,管理人與本人亦可產生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管理人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二)不法管理。
不法管理是指管理人明知為他人之事務,仍作為自己之事務而管理。
在不法管理中,管理人是以自行取得管理效果為目的,主觀上是為自己而管理,客觀上將管理利益歸屬于自己,對本人造成損害,構成侵權行為,管理人應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管理人所賠償損失額的計算,當管理人所得利益低于本人實際損失時,以本人的實際損失計算;當管理人所得利益高于本人實際損失的,以管理人的所得計算。
(三)幻想管理。
幻想管理是指管理人誤信自己之事務為他人之事務,而管理。
在幻想管理中,因管理人的誤信,將自己的事務當作他人的事務進行管理,所管理的事務為管理人自己所控制,尚不會與他人產生法律關系。但管理人將所管理的事務進行處分時,亦可能產生不當得利或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
二、哪些行為不能構成無因管理
不適法無因管理包括三種情形:
(一)管理事務不利于本人,且違反本人的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
(二)管理事務利于本人,但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
(三)管理事務不利于本人,但不違反本人的意思。
希望對您能有一定的幫助。在實踐中,作為無因管理人,如果您因好心作出管理行為而使自己受到損失,但被管理人卻不愿補償您的損失的話,您也大可不必灰心,此時,您可以去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讓律師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爭取最大的權益。
主債務到期后,簽訂的保證合同有效嗎?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的計算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續簽集體勞動合同期限能簽半年嗎
2020-12-14“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內容
2021-01-02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教育金屬于哪種險種
2020-12-08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保險合同包含的三種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0-12-05保險法告知義務有哪些范圍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