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法律規定,如果當事人沒有法定或者是約定的義務而幫助了別人,并因該幫助行為使自己遭受了損失,那該行為就能被認定為無因管理。具體從法律上講,無因管理行為不包括哪些呢,也就是說,哪些行為不能構成無因管理呢?下面將為您做一個較為詳細的闡明。
一、無因管理行為不包括哪些
不真正無因管理也叫準無因管理,是指管理人所管理事務是為管理人自己,而非為他人而管理事務。不真正無因管理不具有真正無因管理的主觀要件,即管理人是為自己而管理事務,而不是為他人管理事務,因而不構成真正無因管理。管理人與本人之間不能產生法定的債權債務關系。
不真正無因管理包括三種類型:
(一)誤信管理。
誤信管理是指管理人誤信他人之事務為自己之事務管理。
因本人的過失,或因管理人與本人雙方均有過失或均無過失,使管理人產生誤信而加以管理的,本人與管理人之間產生不當得利的法律關系,本人可以請求管理人在現存利益限度內返還不當得利。因管理人的過失產生誤信而加以管理的,本人可以請求管理人返還其利益,并不以請求返還時現存利益為限,管理人與本人亦可產生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管理人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二)不法管理。
不法管理是指管理人明知為他人之事務,仍作為自己之事務而管理。
在不法管理中,管理人是以自行取得管理效果為目的,主觀上是為自己而管理,客觀上將管理利益歸屬于自己,對本人造成損害,構成侵權行為,管理人應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管理人所賠償損失額的計算,當管理人所得利益低于本人實際損失時,以本人的實際損失計算;當管理人所得利益高于本人實際損失的,以管理人的所得計算。
(三)幻想管理。
幻想管理是指管理人誤信自己之事務為他人之事務,而管理。
在幻想管理中,因管理人的誤信,將自己的事務當作他人的事務進行管理,所管理的事務為管理人自己所控制,尚不會與他人產生法律關系。但管理人將所管理的事務進行處分時,亦可能產生不當得利或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
二、哪些行為不能構成無因管理
不適法無因管理包括三種情形:
(一)管理事務不利于本人,且違反本人的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
(二)管理事務利于本人,但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
(三)管理事務不利于本人,但不違反本人的意思。
希望對您能有一定的幫助。在實踐中,作為無因管理人,如果您因好心作出管理行為而使自己受到損失,但被管理人卻不愿補償您的損失的話,您也大可不必灰心,此時,您可以去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讓律師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爭取最大的權益。
主債務到期后,簽訂的保證合同有效嗎?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的計算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股權已經質押了可以轉讓嗎
2021-01-31企業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是怎么辦
2021-03-16原產地標記與商標的區別
2020-12-13欠條、借條和收條的法律效力
2020-11-08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老人遺產女兒能分嗎
2021-02-12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過戶了怎么辦
2021-02-08勞動合同變更
2021-01-12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勞動合同逾期多久視為解除
2021-03-19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怎么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2020-12-15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