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行使抗辯權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提存,當由于債權人因素,導致合同標的物無法交付的時候,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這樣一來,債務關系消失,債務人不再承擔償還債務義務。那么抗辯權提存的程序是怎樣的?下面我們一起跟隨小編的這篇文章了解下吧。
一、抗辯權提存的程序是怎樣的?
1、債務人應向清償?shù)靥岽鏅C關提交提存申請。該申請應載明:提存的原因,標的物及其種類、數(shù)量,標的物受領人的姓名、地址或者不知誰為受領人的理由等基本內(nèi)容。此外,債務人應提交有關債務證據(jù),以證明提存申請載明的提存物確系其所負債務的標的物,并還應提交有關債權人遲延或者無法向債權人清償?shù)南嚓P證據(jù)。對于債務人提交的提存申請及有關證據(jù),提存機關應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應予提存。
2、債務人提交提存物。對債務人的提存請求經(jīng)審查符合提存條件的,債務人應向提存機關或指定的保管人提交提存標的物,提存機關應予接受并進行妥善保管。
3、提存機關授予債務人提存證書。提存機關在收取提存申請及提存物后,應向債務人授予提存證書。提存證書與清償受領證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通知債權人受領提存物。在提存時,債務人應附具提存通知書。在提存后,應將提存通知書送達債權人。至于通知的義務應由誰承擔,在立法上有不同的規(guī)定。
二、提存的效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提存涉及債務人、提存機關和債權人三方之間的關系,也就必然會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債務人與提存機關之間以及提存機關與債權人之間產(chǎn)生法律效力。
1、債務人與債權人
關于提存在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效力,各國立法及學理上的觀點不盡相同。《法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和中國臺灣地區(qū)“民法”規(guī)定,提存使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理論上稱為“債務消滅說”。德國民法認為,提存僅發(fā)生對債權人請求的抗辯,只有在債務人喪失提存物的取回權時,其債務才溯及提存時消滅,理論上稱為“抗辯權發(fā)生說”,如《德國民法典》第379條規(guī)定:“取回權未消滅時,債務人得要求債權人就提存物取得清償”,第378條規(guī)定:“提存物的取回權已消滅時,與在提存期間向債權人履行給付一樣,債務人因提存免除其債務。”中國民法理論通常認為,提存須有合法原因,亦即提存應合法有效,否則不發(fā)生提存效力,故應認為債的關系自提存時消滅。
2、債務人與提存機關
債務人在符合提存條件時,有權向提存機關提出申請,并將給付的標的物提交提存機關,而提存機關則必須接受,并負有妥善保管的義務,所以,債務人與提存機關的關系并非基于意思自治而產(chǎn)生的私法關系。有關提存物的保管費用,債務人不負責支付,而由債權人承擔,這與一般的寄托契約關系不同。值得探討的是,債務人提存后,可否將標的物取回,各國立法對此均作了限制性的規(guī)定,只是限制的程度有別。有的國家民法以債務人可以隨時取回為原則,以某些情況下禁止取回為例外。
由此可見,提存是債務人行使抗辯權的一種具體形式,在債權人失蹤或者聯(lián)系不上的時候經(jīng)常用到。抗辯權提存的程序包括提交提存申請、債務人提交提存物、提存機構發(fā)放提存證書和告之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等。提存手續(xù)完成之后,債務人和債權人的債務關系結(jié)束,債權人不得再要求對方承擔債務。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zhuǎn)讓需要到哪公證
2021-03-18雇傭關系的依據(jù)有哪些
2021-03-24沒結(jié)成婚怎樣證明一方出資進行裝修房產(chǎn)
2021-03-20委托律師所要提供哪些資料
2021-02-052013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1-0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3倍賠償和10倍賠償能否同時適用
2021-01-15繼承法關于遺贈手續(xù)多久失效
2021-03-04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yī)療費證據(jù)
2021-01-15中年人離婚協(xié)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工作中猝死怎么賠償
2021-02-28涉外企業(yè)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合同債務常見有哪些風險些
2020-12-22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個人轉(zhuǎn)讓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1-02-08勞務合同簽競業(yè)限制嗎
2021-03-23試用期辭職有競業(yè)限制嗎
2021-02-10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建設施工與企業(yè)農(nóng)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人壽保險的受益人是誰,人壽保險該怎么理賠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