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時效屆滿對債務追認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嗎?
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承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需要明確的是,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對于債務的起訴時效一般為三年,如果超出了這個時效的,那么司法機關是可以不予受理的,但如果存在追認債務的情況,那么是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并重新計算的,具體情況下由司法機關來進行認定。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申請調解是否構成訴訟時效中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怎樣把握專利申請時間
2021-01-232020醉駕可以判緩刑嗎
2021-03-17提示免責格式條款怎么寫
2021-03-24不動產權證書和土地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0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擔保合同期限有多久
2021-02-24擔保合同約定不明確該如何擔責
2021-01-06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特點
2021-01-28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外地保險理賠有什么憑證嗎
2020-12-09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