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宏偉目標的進程中,如何切實發揮、加強和完善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更好地行使檢察權,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訴訟檢察監督權涵蓋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領域,內容涉及立案監督權、偵查監督權、審判監督權及執行監督權。訴訟監督程序的完善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充分行使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執行監督程序法律上規定得比較細化,下面筆者結合刑事審判工作實踐,粗淺談一下在刑事訴訟監督程序中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審判監督上應完善的重點、難點問題:
一、刑事訴訟監督程序難點
1、立案監督范圍不明確
《刑事訴訟法》僅對公安機關的立案監督作了具體規定,而未對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自偵部門的立案監督做出明文規定。這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刑事立案活動只能靠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必然產生自己的刀難捎自己的把的問題。
2、立案監督缺乏可操作性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立案線索來源有兩方面,一是人民檢察院通過辦案自己發現,二是被害人向人民檢察院控告。這種對立案活動有條件、有限度的知情權,必然導致立案監督的局限性,使立案監督的立法宗旨無法得到充分貫徹。
3、違法立案問題糾正難
《刑事訴訟法》第87條規定,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實施監督,個別被監督機關片面認為檢察機關無權對“不應當立案而立案”實施監督,從而對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不予配合,存在“監督者難,被監督者煩”的實際情況。同時,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進行立案監督的直接訴訟手段僅有發出《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和《通知立案書》兩種。由于沒有法律上的強制效力,在實踐中就前者而言公安機關或者不作答復;對后者或者不予理睬,或者拖延立案時間,甚至勉強立案了又找各種理由撤案,使立案監督虛設,這種監督方式的效果完全取決于公安機關對立案監督的認可程度。
4、案前監督難以實現
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工作是人民檢察院獲取偵查活動情況信息,發現違法行為的重要途徑之一。人民檢察院實現刑事偵查活動監督職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通過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工作進行的監督。通過審閱案件材料,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被害人等方式來發現偵查活動中是否遵守法律有關規定。此時,由于偵查活動已經結束,檢察機關只有通過上述方式進行事后監督,使監督權難以完全發揮。
5、參加偵查機關對重大案件的討論形同虛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債的擔保的方式有幾種,擔保責任免除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3法律顧問的常法費有標準嗎
2021-01-19一張圖片版權費用多少
2021-01-16沒收個人財產執行時間是多久
2020-12-04什么是遺囑 怎樣立遺囑
2021-02-07出國留學生怎樣結婚
2020-12-15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如何安全支付二手房中介費
2020-12-02試用期最長可以約定多久呢
2021-03-20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1-03-16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同一時間段能否成立不同勞動關系
2021-01-17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保險公司保險騙保如何維權
2020-12-12車禍后保險公司拒賠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2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公司擔憂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