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回避的主體
在訴訟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或勘驗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當事人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當事人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不直接享有申請回避權,需要當事人的授權。
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某種特殊關系而不得辦理該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發生偏見,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自行回避:
①是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
②本人或本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③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
④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申請他們回避。司法人員未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請回避時,司法機關有權決定其回避。偵查人員在回避的決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當事人在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可申請回避,如回避的申請被駁回,可申請復議一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回避也有專門規定。關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自行回避和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緊急措施除外。法院應在回避申請提出的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法院應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而當事人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是不直接享有申請回避權的,回避的話是需要當事人的授權。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律霸網進行在線律師咨詢,我們會針對您的問題及時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仲裁法律援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7如何處理交通事故
2021-03-24坐公交車受傷誰承擔責任
2020-12-18只要軍人不同意就不能離婚了嗎
2020-11-28借款糾紛可否執行股權
2021-03-17撫恤金遺囑怎樣寫才有效
2020-12-08雙方的合同什么情況下表示已經成立
2021-01-04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房屋債權糾紛查封無法過戶怎么辦
2021-01-22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工傷請假最長多久
2020-11-28自離后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合法嗎
2020-12-31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讓認定
2020-12-04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人身保險合同的主體客體以及內容是什么
2021-03-08汽車“全?!辈蝗?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保險合同能否凍結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