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權申請回避體現了司法的公正特點
申請回避權是訴訟當事人享有的一項權利。
在訴訟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或勘驗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當事人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當事人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不直接享有申請回避權,需要當事人的授權。
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某種特殊關系而不得辦理該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發生偏見,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自行回避:
①是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
②本人或本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③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
④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申請他們回避。司法人員未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請回避時,司法機關有權決定其回避。偵查人員在回避的決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當事人在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可申請回避,如回避的申請被駁回,可申請復議一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回避也有專門規定。關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自行回避和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緊急措施除外。法院應在回避申請提出的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法院應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孩子撫養權
2020-12-15反擔保協議(一)
2020-12-31交通事故自己車輛受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1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資產品,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3-25未婚生子會被罰款嗎
2021-01-07協議限制離婚自由歸于無效
2021-02-27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處理
2021-02-20偽造房產證來抵押借款是什么罪
2021-02-06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人身保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