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而言,勞動合同的訂立具有以下意義。
1.通過訂立勞動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及責任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藉以在它們之間形成一定的律關系。勞動法律關系同其他法律關系一樣,是以合同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為其內容的。究竟雙方當事人享有什么樣的權利,應該履行怎樣的義務,必須借助于勞動合同給予明確。也即是說,通過簽訂勞動合同,一方面把法律所賦予勞動合同當事人的抽象的法律上的權利給以具體化,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據當事人雙方的平等協商創設一些法律未予明定但將給予承認并保護的權利,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勞動合同的簽訂是勞動合同成立的前提。
2.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拘束力
勞動合同經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當事人雙方即應嚴格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任何一方未經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但法律賦予一方當事人在特定情況下享有單方解除權的除外。勞動合同的效力體現在受法律保障的強制執行力,法律也正是通過要求當事人嚴格履行合同,并對違反合同的當事人課處法律責任的方式,維護勞動合同的嚴肅性。
3.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是處理勞動合同爭議的依據
勞動合同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基于對勞動合同條款的不同認識,或者因為其它原因,難免發生爭議。在處理這些時,爭議處理機關就應當在查明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依照合同和法律的規定,判斷是非曲直,明確當事人的責任。
二、訂立勞動合同前有哪些知情權
為了使勞動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勞動合同時,較全面地了解對方基本情況,防止盲目、草率簽訂勞動合同,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勞動爭議發生,《條例》對當事人在訂立勞動合同前的知情權作了規定。《條例》第七條明確規定在訂立勞動合同前,勞動者有權了解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等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的居民身份、健康狀況、知識技能和工作經歷等情況。同時,《條例》還特別強調,對可能產生及其他危害的崗位,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
我國的勞動者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的加強,有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都清楚要在入職后簽訂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中不僅可以規范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發生了違規情況下,也可以憑借勞動合同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用人單位拒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我們也要通過法律手段來維權。
哪些情況下企業解除勞動合同不用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續簽協議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的減刑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03法律是如何規定股東直接訴訟的
2020-12-05使用假的畢業證如何處罰
2021-01-04責任免除是對誰承擔責任的限制
2020-12-31民法典草案變化:無人照料的“被監護人”誰來保護
2021-01-01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家暴離婚起訴書
2021-03-24六盤水計量糾紛仲裁檢定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離婚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1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反擔保合同期限屆滿反擔保人還需要承擔責任嗎
2020-12-16工傷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1-03-10嫖娼被抓不能來上班屬于無故曠工嗎
2021-01-11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外資保險公司的關聯企業是指什么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