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回避的法定理由
回避制度是指審判人員具有法定情形,必須回避,不參與案件審理的制度。所謂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規定禁止審判人員參加對案件審理的情形。回避制度是保證案件獲得公正審理的制度。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8條、29條共規定了5種理由:
1、本人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本人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5、本人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或者當事人委托的人的;
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又規定了以下幾種:
6、參加過本案偵查、起訴的偵查、檢察人員,如果調至人民法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審判人員,該規定適用于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7、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該規定適用于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8、參加本案偵查的偵查人員,如果調至人民檢察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檢察人員;該規定適用于人民檢察院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9、《刑事訴訟法》第228條和第245條。
第228條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
第245條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對于上述9種理由,可以歸納如下:前4種為訴訟中競爭的一方當事人,不能當自己的法官(包括偵查、檢察人員);第5種是,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并且使另一方當事人少了一次說服裁決者的機會;第6.7.8.9種是參加本案前程序就不能參加本案后程序,簡稱“前程序使后程序回避。”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3違法注冊資本金行政訴訟時效
2020-11-17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是社區矯正對象嗎
2020-11-17版權費用糾紛是怎樣的
2020-11-10什么是探視權,怎么終止探視權
2021-03-11想領結婚證父母不給戶口本怎么辦
2020-12-09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飛機延誤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28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發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機動車交通事故致人身傷亡 四種特殊情形保險公司可免責
2020-11-16未經批準的劃撥土地轉讓是否無效
2020-12-25農村換地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9房屋拆遷時,門面房如何界定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