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回避的法定理由
回避制度是指審判人員具有法定情形,必須回避,不參與案件審理的制度。所謂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規定禁止審判人員參加對案件審理的情形。回避制度是保證案件獲得公正審理的制度。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8條、29條共規定了5種理由:
1、本人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本人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5、本人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或者當事人委托的人的;
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又規定了以下幾種:
6、參加過本案偵查、起訴的偵查、檢察人員,如果調至人民法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審判人員,該規定適用于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7、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該規定適用于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8、參加本案偵查的偵查人員,如果調至人民檢察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檢察人員;該規定適用于人民檢察院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9、《刑事訴訟法》第228條和第245條。
第228條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
第245條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對于上述9種理由,可以歸納如下:前4種為訴訟中競爭的一方當事人,不能當自己的法官(包括偵查、檢察人員);第5種是,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并且使另一方當事人少了一次說服裁決者的機會;第6.7.8.9種是參加本案前程序就不能參加本案后程序,簡稱“前程序使后程序回避。”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員工試用期管理有哪些誤區
2021-01-16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4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39個問題及解決方案
2021-03-22建筑工人意外身亡要不要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1自書遺囑與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
2021-02-03贍養費能請求法律援助嗎
2021-02-14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取消戶籍怎么辦理
2020-11-24一些基礎性的購房專業名詞
2021-02-22非工傷醫療期滿后如何賠償
2021-03-15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產品質量責任險中的賠償處理方面有什么規定
2021-02-0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案例分析
2021-01-30可以構成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18我方全責保險會全賠嗎
2021-02-13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需要做保險代理人經營有什么要求
2021-03-25拆遷時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3-06小區強行違建物業可以強行拆除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