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回避,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與刑事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可能直接影響對案件的公正處理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不得參加該案的偵查、起訴、審判工作的一項制度。
回避制度是訴訟民主化的體現,其重要意義在于:首先,有利于維護司法公正,使某些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特殊關系的人不參加與案件的辦理,從而可以防止以權弄法、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保證案件的處理結果的公正性:其次,可有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免有可能出現執法不公,偏袒一方而侵害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情況:再次,可以減少當事人和公民的疑慮,增強對有關辦案人員的信任感,否則,即使案件處理得非常公正,也會引起當事人不必要的猜疑,從而增加不必要的上訴或申訴,影響司法的權威性;實行回避制度,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依法對有關案件人員可以有條件地進行選擇,不僅有利于提高公民積極參與訴訟的意識,維護其合法權益,也有利于提高辦案工作的透明度,加強群眾監督。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二十條明確:“檢查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或者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沒有提出自行回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本規則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決定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回避。”這是檢察機關規范自身執法行為,確保司法公正的關于回避制度的具體規定。但是,無論是案件承辦人自行回避,還是案件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申請回避,或者是領導(檢察長)指令回避,在工作實踐中,大致存在以下問題:案件當事人未申請、領導簡單對待回避制度、案件承辦人未主動回避、案件承辦人濫用回避制度、落實回避制度簡單隨意等。
筆者認為,檢察機關的執法行為是否規范,執法過程是否公開透明、能否保證公平公正的查辦好案件,自偵案件從線索初查起,其他案件從接受移送和申訴起,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的第一步就是認真落實回避制度。因此,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確保回避制度的落實,以達到執行回避制度的效果,實現立法的目的。
1.加強學習。檢察干警要全面系統的學習和掌握刑事訴訟法,加強對回避制度的立法目的和意義的理解認識,從強化自身監督,模范執行法律的角度,從增強辦案的公開性和透明性,確保執法公正性、合法性,認真落實好回避制度。每位檢察干警包括領導干部,只要案件一到手,第一思維就要考慮是否存在回避因素,是否應當回避。回避制度堅持得不好,難以防止濫用檢察權和發生司法腐敗現象,難以說明檢察干警是嚴格公正文明廉潔執法的,更難以表明檢察隊伍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為民的隊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拖欠工資多久才能算違法
2021-02-07趙**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1-01-02國內互聯網金融的法律環境概況
2020-12-15給私人干活受傷誰承擔
2020-12-04經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仲裁裁決書怎么寫
2021-02-23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委托擔保合同
2020-11-26抵押貸款要壓房產證原件嗎
2020-11-13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母親改嫁女兒未改姓死亡保險金應怎樣給付
2020-11-19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什么是保險合同主體變更
2021-03-08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保險公司墊付方式是什么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