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是指公安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的當事人具有某種利害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可能影響刑事案件的公正處理,而不得參與辦理該案的一項訴訟制度。
刑事回避制度適用人員: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8、第31條和最高兩院解釋,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參與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人民陪審員、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和法院中其他占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其中審判人員指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檢察人員指檢察官、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和司法警察。對于檢察委員會委員是否屬回避之征象,法無明文規定,一般認為,此類委員對案件處理結果有重要影響,從維護司法公正了發,應當歸入回避范圍。
回避的意義:確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觀公正的處理;確保當事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受到公正的對待;確保社會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過程得到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遍尊重。
回避理由:
一、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8條規定,共四類人員: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的(未歸入翻譯人員);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二、《刑事訴訟法》第29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違反前述規定,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三、200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第2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回避:1、未經批準,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2、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3、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報銷費用的;4、按受本案當事人或者其委托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5、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檢察人員與偵查人員無此類規定,理應參照)對上述情形,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應當提供相應證據材料。
四、其他回避理由:
1、發回重審(刑訴法192條)與審監重審(刑訴法206條),應重組審判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安置房無證怎么立遺囑
2020-11-17房租不到期可以轉租嗎
2021-03-06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流程怎么走
2021-01-03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受讓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6刑事賠償如何受理
2021-02-03非婚生子可以繼承生父遺產嗎
2021-01-08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怎么可以提高孩子的撫養費用?
2021-01-01對方未履行合同如何處理
2021-03-02學生在學校門口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9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勞務承包合同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0-11-20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天津航空飛機延誤賠償
2021-02-03人身保險合同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1-01-25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變額保險 VariableLife
2021-02-07我國的土地流轉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