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買賣合同、勞動合同、建筑合同,其實每種合同都代表了約束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只有按規矩遵守合同才能完美合作,但是有時候一些惡意欺詐會導致合同無效。
無效合同,其本身是自始無效、當然無效。無效合同的無效確認權,可以由當事人自己行使,可以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行使,也可以由行政機關等其他主體行使,而不僅僅是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才有權行使。
合同無效后果
1、關于合同無效或被撤銷后的財產返還問題的處理主要規定在《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
2、《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
3、《合同法》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4、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如何確認合同無效?
無效合同的認定不僅是一個法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科學判斷問題。司法實務中的合同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判斷一個合同是否無效,具有相當難度。況且在不同時期的立法中,對之也有不同的語言表述。
目前對無效合同的認定和處理,存在尺度不一、處理混亂等問題,導致大量不應無效的合同被認定無效。當前對合同效力認定的標準應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這一兜底條款的規定可以認為是對無效合同標準的高度概括,是判斷一個合同是否有效的法定標準。
因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合同無效的根本性原因,從廣義上來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等規定都可以看作是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交通事故認定要花的時間是多久
2021-01-16沒能力給贍養費能執行嗎
2021-03-10車禍后賠償流程
2021-03-26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保險事故中“第三者”的認定
2021-03-15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不給臨時工買保險合法嗎
2021-03-19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土地法知識小輯
2020-11-10租的土地挖的魚塘被征收,補償款歸誰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