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生效的條件必須要時間嗎
不一定要,《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該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這是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
二、合同什么時候產生效力?
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七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本條對合同何時生效作了兩層規定: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也就是說,合同的生效,原則上是與合同的成立一致的,合同成立就產生效力。那么合同何時成立?根據本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例如買賣合同,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的生效沒有特別約定,那么雙方當事人就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達成一致時,合同就成立并且生效。
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自批準、登記時生效。也就是說,某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的生效要經過特別程序后才產生法律效力,這是合同生效的特別要件。例如,我國的中外合資經營法、中外合作經營法規定,中外合資經營合同、中外合作經營合同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三、合同效力的體現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約束力。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后,當事人應當依合同的規定,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當事人依法受合同的拘束,是合同的對內效力。當事人必須遵循合同的規定,依誠實信用的原則正確、完全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違反義務。在客觀情況發生變化時,當事人必須依照法律或者取得對方的同意,才能變更或解除合同。
2、合同生效后產生的法律效果還表現在對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產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的這一效力表現,稱為合同的對外效力。合同一旦生效后,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侵犯當事人的合同權利,不得非法阻撓當事人履行義務。
3、合同生效后的法律效果還表現在,當事人違反合同的,將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采取強制措施使當事人依合同的規定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對另一方當事人進行補救。對此本法第七章作了規定。
合同的類型有很多種,不管哪一種都得滿足,雙方約定合同的內容是合法的,簽訂合同的人是完全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合同的內容完全是雙方的真實意思。合同在有法律糾紛的時候,是最有效果的證件,口頭協議也有法律效力的。
合同生效條件是什么
合同生效一定是有效合同嗎,具體應該如何區分
怎么確定倉儲合同生效時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中介沒給購房合同怎么辦
2020-12-28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侵權責任法》與校園安全責任
2021-02-10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私企未交保險員工如何維權
2021-02-16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沒有諒解書會賠付對方嗎
2020-12-06保險公司不理賠可以訴訟到法院嗎
2021-01-15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單方事故可以拒賠嗎
2021-02-16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有什么條件
2020-12-18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怎樣索賠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