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合同后,能否再主張對方的違約責任
合同解除后,當事人能否主張違約責任應分情況而定。當事人就合同解除達成的協議屬于當事人對原合同解除相關事宜而簽訂的新的合同,是對原合同權利義務、債權債務關系的全面清理,當事人不得超出該合同解除協議的內容主張權利。
1、當事人協議解除合同的,不論解除原因是什么,也不論當事人是否有違約行為,當事人是否應該向他方當事人承擔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應由當事人自行協商確定。
當事人在解除協議中對違約責任有明確表述的,則應該按照解除協議的相關約定來辦。因為《合同法》屬于私法范疇,當事人意思自治是私法的基本原則,只要當事人達成的合同解除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他人的合法權益,就是有效協議,法律沒有理由進行干預,更沒有理由進行否決。
當事人已經達成合同解除協議,按照《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的,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終止。關于違約責任的相關內容是雙方之前達成,此時已經終止履行了的合同的約定。當事人不能根據已經終止的合同內容要求對方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其次,當事人達成的合同解除協議沒有關于違約方向守約方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內容,視為守約當事人放棄了該項權利,對當事人自行放棄民事權利,法律沒有干預的正當理由。
若當事人協商解除合同,并達成相關合同解除協議,但協議沒有對違約方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有相應約定的,當事人在解除協議后另行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及賠償損失是不可以的。
2、因不可歸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的事由,一方行使合同解除權而導致合同解除的,合同當事人均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在合同履行中,發生不可抗力、情勢變更等不可歸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或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合同當事人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當事人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在合同履行中,發生不可抗力、情勢變更等不可歸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或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合同當事人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當事人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3、因一方違約,合同他方當事人單方解除合同的,守約當事人有權要求違約方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
綜上所述,合同解除后,雙方的合同權利義務就終止了,對于是否可以主張違約責任,應該要分情況來決定,雙方如果協商解除合同,違約金和違約責任是可以由雙方的協商內容來解決的,存在過錯一方解除合同的,那么是可以主張違約金的。
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的區別
債務違約的后果怎么處理?
實習協議違約如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權轉讓是否要納稅
2021-03-25按份共同保證先訴抗辯權
2020-11-25解除合同的條件是什么,解除合同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09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倉儲合同倉單能不能質押
2021-01-26基層醫院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2021-01-15職工連續工作滿多久可以帶薪休假
2021-03-13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問題
2020-12-22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保險合同的訂立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3-07買了保險≠進了保險箱 六種情況下汽車出險不賠
2021-01-03土地流轉和承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8公司拆遷補償員工證明
2020-11-21上海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產權
2020-11-17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