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合同后,能否再主張對方的違約責任
合同解除后,當事人能否主張違約責任應分情況而定。當事人就合同解除達成的協議屬于當事人對原合同解除相關事宜而簽訂的新的合同,是對原合同權利義務、債權債務關系的全面清理,當事人不得超出該合同解除協議的內容主張權利。
1、當事人協議解除合同的,不論解除原因是什么,也不論當事人是否有違約行為,當事人是否應該向他方當事人承擔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應由當事人自行協商確定。
當事人在解除協議中對違約責任有明確表述的,則應該按照解除協議的相關約定來辦。因為《合同法》屬于私法范疇,當事人意思自治是私法的基本原則,只要當事人達成的合同解除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他人的合法權益,就是有效協議,法律沒有理由進行干預,更沒有理由進行否決。
當事人已經達成合同解除協議,按照《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的,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終止。關于違約責任的相關內容是雙方之前達成,此時已經終止履行了的合同的約定。當事人不能根據已經終止的合同內容要求對方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其次,當事人達成的合同解除協議沒有關于違約方向守約方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內容,視為守約當事人放棄了該項權利,對當事人自行放棄民事權利,法律沒有干預的正當理由。
若當事人協商解除合同,并達成相關合同解除協議,但協議沒有對違約方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有相應約定的,當事人在解除協議后另行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及賠償損失是不可以的。
2、因不可歸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的事由,一方行使合同解除權而導致合同解除的,合同當事人均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在合同履行中,發生不可抗力、情勢變更等不可歸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或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合同當事人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當事人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在合同履行中,發生不可抗力、情勢變更等不可歸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或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合同當事人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當事人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3、因一方違約,合同他方當事人單方解除合同的,守約當事人有權要求違約方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
綜上所述,合同解除后,雙方的合同權利義務就終止了,對于是否可以主張違約責任,應該要分情況來決定,雙方如果協商解除合同,違約金和違約責任是可以由雙方的協商內容來解決的,存在過錯一方解除合同的,那么是可以主張違約金的。
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的區別
債務違約的后果怎么處理?
實習協議違約如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如何轉移婚內財產,轉移婚內財產有效嗎
2020-11-11離婚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23一審解除財產保全二審可以再申請嗎
2021-01-12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軍人撫恤金能否被凍結執行
2020-12-29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保險代理人是否與保險公司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03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何認定
2020-12-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保險專家提醒:先用眼再動手才保險
2021-03-07國家征地拆遷補償標準主要由什么組成
2020-11-24集體土地房屋拆遷有哪些注意問題
2021-03-26拆遷安置房是否能夠進入市場進行買賣
2021-03-14拆遷安置房有房產證嗎
2021-01-22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是怎樣補償的?
2020-11-16拆遷房能出租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