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示交付物權轉移生效的要件是什么?
指示交付物權轉移生效的要件是物權發生了變動,指示交付物權成立的時間是通知到達第三人時物權發生變動。根據《物權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二十三條的規定,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物權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二十六條的規定,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指示交付的成立須具備兩個條件:
1、是當事人須有轉讓所有權的合同。
2、是讓與人應當將所有權轉讓的事實通知標的物的實際占有人。特點是買賣在前,交付在后,他人交付。
二、民法總則關于物權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一百一十五條 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一十六條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一百一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三、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1、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就是這一原則的體現。這一原則要求物權的類型、各類物權的內容、效力,以及創設的方式,都由法律直接規定,不能由當事人任意創設。
2、公示、公信原則。公示的方法除了法律另有規定外,就是到特定的國家機關進行登記。
3、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這是一個立法理念的進步,也是對憲法規定的公民財產權利的民法化和有力確認。“私人”與國家、集體、其他權利人并列相提。
綜合上面所說的,指示交付就是屬于標的物讓第三人以代為轉交,從而達到標的物進行實際交付;但第三人必須要返回相關的證明材料這樣才能轉交成功,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一定要協商好,從而訂立相應的協議,只有雙方簽字才能保障各自的權益。
指示交付的標的物滅失由誰承擔責任
簡易交付與占有改定、指示交付的區別是什么?
占有改定規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工黨承德市委呼吁:盡快建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制
2021-02-28偵查期間聘請律師的時間及權利是什么
2021-02-25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有獎勵嗎
2020-12-24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離婚法院調解書不見了怎么辦
2020-11-22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贍養父母有標準嗎,具體標準是什么
2020-11-23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擔保合同另有約定是指什么
2021-03-02退休離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6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什么是合同保證保險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