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承諾遲延是什么意思?
承諾遲延是受要約人作出的承諾超過承諾期限到達要約人。遲延的承諾不發生承諾效力。由要約規定的,如果要約中未規定承諾期限,則受要約人應在合理期限內作出承諾。超過承諾期限作出承諾,該承諾不生效力。
《合同法》第29 條規定:“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這就是說,對于遲到的承諾,要約人可承認其有效,但要約人應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如果受要約人不愿承認其為承諾,則該遲到的承諾為新要約,要約人將處于承諾人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合同法》要求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但在判定承諾遲延方面,并未以到達遲延為標準,而以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為標準。這主要是因為受要約人可能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但因郵局傳遞遲延等原因而使承諾遲延,對此情況亦不能一概作為承諾遲延處理,因此以發出承諾為標準是較為合理的。
二、承諾出現遲延有兩種情況
一是超過要約規定的承諾期限作出,因而出現了遲延,
二是在要約規定的承諾期限內作出,但由于郵政等其他原因,沒有及時到達要約人。
在第一種情況下,由于承諾本應在承諾期限內作出,超過有效的承諾期限,要約已經失效,對于失效的要約發出承諾,不能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對于第二種情況,受要約人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發出承諾通知,依通常情形可于有效期限內到達要約人而遲到的。對這樣的承諾,如果要約人不愿意接受,即負有對承諾人發遲到通知的義務。要約人及時發出遲到通知后,該遲到的承諾不生效力、合同不成立。如果要約人怠于發遲到通知,則該遲到的承諾視為未遲到的承諾,具有承諾的效力,合同成立。
對于承諾遲延的情況,在司法實踐中是非常常見的,對于相關情況的處理上,還應當基于實際的承諾內容來進行處理,如果對承諾的相關法律效力不了解的,則應當按照承諾的具體內容來進行確定處理,特別對于要約的履行是需要由雙方共同認定的。
個人承諾書的范本
違約責任承諾書
要約和承諾區別具體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最新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3規定股票上市申請人公告上市報告文件的法律意義是什么
2021-03-11怎樣確定合同履行地點不明確
2021-02-02違法記錄算個人隱私嗎
2021-03-24公司監事可以隨便設立嗎
2021-02-01借條轉讓要三方到場嗎
2021-02-05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0收養協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二手房中介費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2021-03-10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9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如何避免簽訂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0-12-06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離婚又復婚可以再次享受婚假嗎
2021-03-25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