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保侯審人附隨性義務法律是怎樣的
附隨義務是指在法律無明文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亦無明確約定的情況下,為了確保合同目的的實現(xiàn)并維護對方當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財產利益,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依據(jù)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所承擔的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
雖然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了通知、說明、協(xié)助、保密等附隨義務,但附隨義務具有先天的局限性。
首先是其地位具有“附隨性”。合同關系中的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均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與合同約定為依據(jù),不但明確且具有法律效力,權威性較高,是合同關系中的主要義務。然而附隨義務主要存在于判例學說之中。
其次是法律效力較低或者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它衍生和附隨于法定義務、約定義務,容易被忽視。
第三是其內容具有“不確定性”。與合同關系中的法定義務、約定義務相比,附隨義務并非自始確定,而是隨著合同的運行,根據(jù)合同目的和維護合同當事人利益的需要而逐步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性具體表現(xiàn)在:不同的合同關系會產生附隨義務是不確定的;合同運行的不同階段會產生附隨義務亦是不確定的;附隨義務的內容不是統(tǒng)一的、共同的、一般性的,而是特殊的。附隨義務內容的不確定性,加重了合同當事人的注意程度,也容易導致履行行為的效率低下。第四是違反附隨義務的責任不明確。附隨義務由于其依據(jù)缺乏權威性且內容不確定,故違反附隨義務的責任也相當不明確。依合同法的一般原理,違反合同關系中的法定義務、約定義務的歸責原則有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并有明確的適用情形。但違反附隨義務適用何種原則是不明確的。上述缺陷說明,附隨義務在調整現(xiàn)代合同關系時,平衡當事人之間、當事人與社會間的利益關系的能力極其有限。
因此,附隨義務只能歸屬于日常生活經(jīng)驗,而不能將其定位于法定義務群。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只能視案情結合日常生活經(jīng)驗法則來分析認定交易各方是否守約,而不能直接以當事人違反附隨義務判令其承擔違約責任。
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取保候審的,取保候審比較適用犯罪情節(jié)比較輕,或者是哺乳期女性、年邁的老人,其他的情況不適合取保候審。符合條件的進行辦理手續(xù),交保證金就可以,不符合條件的,有關部門不進行受理。
取保候審期間可以上班嗎?
取保候審要交多少錢?
取保候審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個體戶營業(yè)執(zhí)照申報手續(xù)是什么
2021-02-21票據(jù)丟失申請公示催告程序
2021-01-17中國公民能不能在外國結婚
2021-03-02勞動案標的小是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0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拼裝的汽車發(fā)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保險經(jīng)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0-11-10房屋沒有門窗拆遷賠償嗎
2021-02-10公司拆遷補償款如何合理交稅
2020-12-02安置補償協(xié)議簽了好幾年,還沒拿到安置房和補償款,怎么辦
2020-12-222020最新廠房拆遷補償有什么標準
2021-02-15拆遷安置房如何增加名字
2021-03-05常州市購買拆遷安置住房公積金提取要注意哪些
2021-01-22去年關于廠房拆遷相關補償條例有哪幾點
2021-02-17上海公房拆遷是按戶口人數(shù)算嗎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