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詐合同能否進行變更
按照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有欺詐行為的合同,是無法律效力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合同。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二、有欺詐行為的合同怎樣處理?
欺詐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3款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為無效的民事行為。”
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新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也重申:“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在欺詐合同中,欺詐人對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及有關關鍵性事實作虛假介紹,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向對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對方做出錯誤的承諾,以實現其訂立合同的目的。欺詐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體資格或具有一定的實際履約能力,同時可能還積極履行所簽合同的部分條款,即通過履行一定的合同義務,從被欺詐方獲得不法利益。
簽空白合同算合同欺詐嗎
欺詐合同的賠償標準
欺詐訂立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雙倍工資輸了怎么辦
2021-01-16法律顧問和外聘律師的區別
2021-03-01中外合資銀行經營售匯業務需要誰批準
2020-12-18公章能代替合同章嗎
2020-11-19指定管轄的裁定要送達當事人嗎
2020-12-17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公司合并員工有賠償嗎
2021-02-21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解除勞動合同工傷保險有效嗎
2021-02-23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別
2021-01-26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車被縱火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23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車輛貶值損失保險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4保險理賠需要哪些流程,保險理賠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5保險代理人是指什么意思,主要包含哪些業務范圍
2021-01-24車在收費停車場被劃怎么索賠呢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