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法關于代理合同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訴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四)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的幾種人:
根據2013年01月01日施行的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以下幾種人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的近親屬。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是國家法律和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者,近年來我國的律師隊伍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中一支強有力的隊伍。根據律師法規定,律師的一項主要業務就是接受民事案件當事人的委托,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律師參與訴訟對人民法院查清事實,正確運用法律,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也允許進行民事訴訟代理。
(3)社會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指依法或經有關部門批準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包括:
①人民群眾團體。如工會、婦聯、學聯、青年團等;
②社會公益團體。如中國福利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消費者協會等舉辦社會公益事業的團體;
③文藝工作團體。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戲劇工作者協會、音樂工作者協會等從事文學、美術、戲劇、音樂等文藝工作的團體;
④學術研究團體。如自然科學工作者協會、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醫學會等從事某種專門學術研究的團體;
⑤宗教團體。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從事宗教活動的團體。社會團體不是以團體的名義代理訴訟,而是以團體推薦的人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4)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當事人所在單位為保護其職工的合法權益,可以在單位中推薦一人為當事人代理訴訟,但被推薦的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必須經當事人同意和授權。
(5)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除上面所列幾種人,當事人也可以委托朋友、同事等他所信任的人,這些人經人民法院許可,就可以作為他的訴訟代理人。當然,此條非常缺乏可操作性。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法關于代理合同的規定是嚴格要求訴訟代理人的身份情況,只有符合上文中三種情況的人員才能夠作為訴訟代理人,而對于近親屬的范圍當中一般是具有扶養贍養等關系的親屬,其他情況不能擴大該范圍。
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罪判刑怎么判?
行政訴訟律師代理合同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擔任民事訴訟代理人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工作可以雇傭童工
2021-03-01工傷鑒定申請材料要準備哪些
2021-02-03商標淡化行為應當注意把握哪幾點
2021-01-13股票被保全后還能交易嗎
2020-12-06人身侵權十級傷殘賠償
2021-02-17申請強制執行收費標準
2021-03-22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辦理房產贈與必須雙方去現場嗎
2021-03-24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強拆住宅是非法侵入罪嗎
2021-02-12勞動合同寫錯劃掉可以嗎
2021-01-22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嗎?
2021-02-21現金價值的計算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17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產品責任保險條款概念
2020-11-20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