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院發生醫療事故后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醫院在發生醫療事故后一般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行政責任。在發生醫療事故后,醫院應該首先需要對造成醫療事故原因進行確定,根據造成醫療事故原因來確定相關人員責任,如果構成刑事犯罪的,則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章第四十六條至第五十二條規定、第五十五、五十六條規定以及《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規定,依法承擔下列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賠償患者或家屬經濟損失。各項賠償項目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已有詳細規定,可以對號入座。具體數額的確定,患方可以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調解確定,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確定。各項賠償項目確定后一次性支付,賠償結束后不得再反悔。
(2)行政責任:對于醫療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于發生醫療事故的人員,衛生行政部門或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
(3)刑事責任: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關于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醫療事故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員及其家屬有權在發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發生后1年之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
2.病員死亡的,其家屬應當在病員死亡后或收到尸檢報告單后15天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其中尸檢的申請,則應當在病員死亡后48小時內提出,由所在地衛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門進行。
3.醫療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
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雙方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沒有異議的,可以就處理方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區、縣或醫科大學申請處理。對該處理決定不服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接到處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對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醫療事故鑒定內容有哪些?
醫療事故鑒定費用由誰出
醫療事故打官司的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三年合同違約金多少
2020-11-25公司法 注冊資金 抽資
2021-03-03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如果盜竊的物品是假貨還是犯罪嗎
2020-12-18房產交易需要土地證嗎
2021-02-20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車輛財產損失民事起訴狀
2020-11-24開發回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25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婚內協議書公證費用
2021-02-21離婚后隱藏財產的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2-29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就業協議書和勞動合同區別有哪些
2020-11-28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保險合同內容變更的條件及訂立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5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