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工作都會簽署合同,而現在很多合同時間簽署一般都不是很長,如果決定另謀公司發展的話,合同到期不選擇續約,需不需要打離職報告了?合同到期可以直接走不寫辭工書嗎?寫不寫辭工書對于本人到底有沒影響了?律霸小編來為您解答!
一、勞動法對于合同到期離職是如何規定的
1、職工合同到期不續簽,需要提前一個月提出辭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
原勞動部辦公廳在《關于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也指出:“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須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
2、用人單位具有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原勞動部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第4條明確規定了賠償的范圍:“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3、如有爭議,應及時提請勞動仲裁: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后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后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后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二、合同到期提出離職應注意哪些問題
1、一定要以“書面”形式通知企業。
用郵件的方式辭職是不行的,郵件通常沒有證據的作用,且郵件保留在企業的服務器里,離職員工不容易提取證明。員工這時需要書面形式的辭職信,在紙質的辭職信上,需要有員工親筆簽名,辭職信一般交給直接上級或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辭職信給了企業,員工怎么能證明自己已經按勞動法的要求,用“書面”形式通知企業了呢?員工這時能做的,只能是在遞交書面辭職信的時候,跟企業要一個收到辭職信的回執。如果這個不太容易辦到,那只能用人證,人證在勞動仲裁的時候可能有用,在法庭通常效用不高,因為人證一般是企業的同事,法庭可以認為是利益相關者。
2、要辦理工作交接。
按勞動法,員工雖然到30天的時候可以不再上班,但一定要辦理工作交接。當然工作交接是企業安排的,如果企業不安排,也最好寫一份工作交接清單,用書面的形式,對工作及自己工作時間的安排進行說明,遞交給直接上級或人力資源部,一式兩份,自己保留一份企業蓋章或相關人員簽字的。不辦理工作交接,企業可以暫扣工資,直到交接后再發放,一直不交接就一直不發。企業還可能會在員工轉檔案,轉社保,開離職證明時,為難員工。雖然扣留檔案與社保不符合勞動法規,可參考:辭職時要考慮的四個法律問題,但經常有企業這么做,打官司會導致離職成本的增加。
根據以上資料,合同到期可以直接走不寫辭工書嗎?如果公司已經給了你經濟補償寫不寫對于本人影響不大,因為當勞動者選擇不與用人單位續約時,用人單位不能強迫勞動者需要,如果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合約的話,必須給予勞動者一定的補償,如果公司沒有支付補償金,你寫了辭職書,你就沒有辦法要求賠償,如果公司給予了時但是最好還寫好辭工書,辦好工作交接,對雙方都有利。
勞動合同到期未續簽有補償嗎
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怎么處理
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要補償員工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江蘇省泰州市的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0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是什么
2021-02-25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別
2021-01-26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被保險人酒后駕車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1-01-18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生死兩全保險都有哪些特點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