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境內金融機構的短期外債均受到一定的額度控制。境內金融機構每個工作日的短期外債余額不得超過外匯局核定的指標額。假定境內外資銀行跨境轉讓債權行為合法有效,則其直接的后果是額外增加了中資銀行的短期外債負擔。中資銀行必須到外匯局辦理外債登記手續。并產生兩種可能:一是中資銀行短期外債余額仍然在外匯局核定的指標限額內:二是中資銀行外債余額超過外匯局核定的指標額,將受到外匯局的行政處罰。法理上,債權人轉讓債權給債務人增加額外負擔的,債權人應該承擔救濟責任。第一種情況下,境內外資銀行可以通過賠償中資銀行因額外占用外債指標造成的經濟損失的方式承擔救濟責任:第二種情況下,中資銀行可能受到的行政處罰卻是境內外資銀行無法救濟的。當然,債權人可以賠償債務人可能受到的罰款,卻不能為其消除行政處罰留下的違規記錄。因債權轉讓行為造成債務人被動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而無辜接受行政處罰應不是《合同法》的立法本意。誠然,《合同法》的法律位階高于現行外匯管理法規規章,但前者并沒有禁止也無權禁止國家采取外匯管制措施,后者的規定也沒有抵觸前者的基本精神和內容。因此,境內外資銀行跨境債權轉讓若直接導致中資銀行外債超過核定指標而違反外匯管理規定,則轉讓行為應受“根據合同性質不能轉讓”的限制,該認定為無效,除此之外則該認定轉讓為有效。
當前學術屆一般認為,“合同性質不能轉讓”通常指具有人身權屬性的權利不能轉讓。筆者認為。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合同的性質不得轉讓”,不應該僅僅根據合同簽定之初權利轉讓本身來判斷,而應該結合轉讓之后的法律結果來綜合分析。雖然合同權利本身可以轉讓,但如果債權人轉讓合同權利的法律結果是導致債務人違反國家行政法規規章而可能受到行政處罰,那么這種轉讓自然應該歸人“合同的性質不得轉讓”的范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情感咨詢騙了幾千元怎么維權
2020-11-30可以簽訂免息借款協議嗎
2021-02-21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交通事故屬于工傷死亡如何索賠
2021-01-22房產抵押給私人還能做二押嗎
2021-01-05應該怎么申辦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
2020-11-08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丈夫去世公公的遺產可否繼承
2021-03-06私建房屋拆遷會補償嗎,哪些不賠償
2021-01-30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不生效
2020-11-09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夫妻離異配偶附加險無效怎么維權呢
2021-01-27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是否具有約束力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