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再現
案例一:某市國有大型制藥廠甲,擁有職工四百余人。上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經營不善導致連年虧損。至2001年底,對外已欠下債務數億元人民幣。乙工廠是該市一民營企業,科研技術雄厚且經營良好。2002年9月,經甲制藥廠的主管上級同意,乙工廠以承接債務的方式兼并了甲廠,并設立了某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根據其實際需要,留用了甲制藥廠的一部分職工,要求大部分職工自謀職業。這些職工不服,將新設立的公司申訴至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安排工作,并補發停職期間的工資。
案例二:某化工廠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擁有職工一千余人。90年代后期開始,由于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和該企業自身技術落后,生產效率相對低下,無法滿足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近幾年來,又因經營不善導致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2004年底經債權人申請并經人民法院裁定破產。
案例一中,甲制藥廠屬于國有企業。近幾年業,國有企業改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一直是影響和困擾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難題。而企業改制后的職工安置是這一系列問題中最為突出的部分。它關乎著國有企業改革的命運和整個社會的穩定。案例二同樣涉及了企業破產后職工的安置。
本文結合上述兩個案例討論在國企改革和企業破產后的職工安置問題。
政策連線
一、國有企業改制中的職工安置問題
國有企業,又稱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是指運用國有資產作為生產資料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的企業。其中包括:直接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各類企業;由國家(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及國有企業相互之間共同投資建立的企業。在上述形式的企業類型中,不包括股份制企業。
所謂國有企業改制,是指按照國務院和國務院相關部委頒布的行政法規、規范性文件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在保障原企業存續前提下的企業形態的變更,而不是將原企業破產清算后設立新的企業。目前,國有企業改制基本是將原企業進行以下形式的改造:企業公司制改造;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企業分立、企業債權轉股權;國有小型企業出售;企業兼并。
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是指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對國有企業采取由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投資入股,將企業改造成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行為。這一形式的改制實質上改變的是投資結構和資本結構,即由過去國家作為單一投資主體的結構,變更為國家之外的其它民事主體共同向國有企業投資的多元投資主體結構。作為民事主體的國有企業并未消滅,而只是其內部資產結構和組織機構發生了變化。改制前的國有企業和公司化改制后的公司在法律上實為一個法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院立案后多久通知被告
2021-01-15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的法律關系有什么區別
2020-12-18批準環境影響報告書需要些什么步驟
2021-03-06公務員被行政拘會被處分嗎
2021-02-08《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關鍵點解讀
2021-03-22如何收養非婚生子女
2021-01-20贍養包括小孩嗎
2021-02-072020交通事故進行傷殘鑒定有哪些流程
2021-02-21按揭房注銷抵押登記要多久
2020-11-11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再婚婚前房產協議書格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25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1-08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勞務派遣合同實習期多長時間
2021-01-06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1-03-24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保險代理人跑了如何要回保險費
2021-03-23土地轉讓的期限是多久
2020-12-07集體所有土地轉讓的類型有哪些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