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1債權轉讓通知的價值
合同法設立債權轉讓的立法本意是及時解決經濟糾紛、鼓勵交易、促進經濟的快速流轉。合同法第80條規定“通知”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尊重債權人對其權利的行使,另一方面維護經濟秩序的相對穩定,以債務人得到債權轉讓的通知的時間為分界點,確認債務人應當履行其償債義務的對象,確保履行義務的明確有序。
2通知的國外立法例
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交易,各國法律均允許債權人轉讓債權。對于債權轉讓制度中對“通知”的規定,有三種立法例。一是自由主義。債權人轉讓債權,不必征得債務人的同意,也不必通知債務人。德國、美國采用此種形式。以《德國民法典》為典型,它規定債權轉讓僅債權人與受讓人之間達成合同即生效,債權立即轉移于受讓人,[4]即債權轉讓不以通知債務人為必要,債務人通過其他途徑知悉轉讓的,則債務人必須向受讓人履行。二是債務人同意主義。債權的轉讓必須經債務人的同意才能生效。此種立法由于對債權轉讓制度設立了嚴格的限制,使得債權轉讓制度存在的價值難以體現,基本沒有國家所采用。三是通知主義。債權人轉讓債權,不必征得債務人的同意,但必須將債權轉讓的事實通知債務人,對債務人有約束力。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契約法都采取必須通知主義這一方式。如法國、日本。在此種模式下,債權基于原債權人和受讓人之間的合意而發生轉讓,但此種轉讓未將轉讓的事實通知債務人時,對債務人不生效力。[5]通知主義模式既尊重了債權人處分其權利的自由,又照顧了債務人的利益,較為合理。我國《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可見,我國立法采用此方式。
3通知的主體
債權轉讓非經對債務人的通知,對債務人不生效力,或者說受讓人無法向債務人主張,是各國立法之通例。但是否債權人與受讓人均可進行通知,各國立法則有所不同。根據我國臺灣地區所謂“民法”第297條規定,債權人、受讓人似乎均可通知。例第297條第2款規定:“受讓人將讓與人所立之讓與字據提示于債務人者,與通知有同一之效力。”
我國《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債權人轉讓債權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對其中通知“主體”應當如何理解,在實踐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分歧。一種意見認為,只能由債權人進行通知;另一種意見認為,債權人和受讓人作為債權轉讓協議的當事人,均可進行“通知”。先行《合同法》確實沒有規定只有債權人才能成為通知主體,筆者認為這不是由于法律條文不夠嚴謹,而是由于行使將債權轉讓的客觀事實通知債務人的權利,使債權轉讓的結果通過通知行為這一條件事實的成立,對債務人發生法律效力,沒有規定必須由債權人進行通知的必要,也就是說受讓人可以對債務人為債權轉讓的通知,并且可以對債務人發生法律效力。認為“債權人必須將債權轉讓的事實通知債務人,受讓人只有在債權人履行通知義務后,才和債務人存在債權債務關系”的觀點是沒有法律根據。原因在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可以行使留置權的合同有哪些
2020-11-24交警現場處罰寫錯車牌該怎么行政復議
2020-12-18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買房交了定金怎么寫收據
2021-03-05怎樣確定贍養費標準,贍養費包含哪些費用
2021-02-28贍養糾紛調解技巧有哪些
2020-12-24建筑施工強制性規范有哪些
2020-11-16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土地糾紛是找村長辦事嗎
2020-12-16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保險公司罰則中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1-01-31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人身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1-26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保單是否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
2020-11-13互聯網保險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2021-03-16保險合同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