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交流與回避形式存在哪些區別
1、兩者目的各不相同。
交流的目的相對比較寬泛,但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公務員的培養使用。回避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證公務員公正履行職責,防止公務員利用職權為個人或親朋好友謀私利。
2、涉及的范圍不同。
從管理的對像來看,交流涉及的人員很多,除特殊情況外,可以說絕大多數公務員是潛在的交流對象;而回避涉及的人員少,只有情況比較特殊的少數公務員需要回避。
3、管理的方式不同。
一般情況下,交流是一種靈活性很強的管理措施,除少數情況下,對時間、人員的要求是非強制性的,可以根據具體地方和具體單位的實際情況而定;而回避則是一種剛性的公務員管理制度,一般情況下,對時間、場合和人員的要求都帶有強制性,機關必須履行公務員回避的職責,公務員本人必須服從回避的規定。
相關知識:公務員交流的特點
1、公務員交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①為滿足工作需要,實現“事得其人”,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
②滿足公務員個人意愿。
其中,工作需要是啟動公務員交流的首要原因。在實踐中,滿足公務員個人意愿要以不與工作需要相沖突為原則,兩者發生沖突時,個人意愿要服從工作需要。
2、公務員交流是國家行政機關對公務員的管理活動和手段,是一種公務行為,而非公務員個人行為。交流活動應當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嚴禁公務員個人擅自離職或交換工作崗位。
3、公務員交流有法定形式。我國《公務員法》第69條第3款規定:“交流的方式包括調任、轉任和掛職鍛煉。”每一種形式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對象、適用條件及程序要求,行政機關在組織進行公務員交流時應當依據規定,選用適當的形式,使交流活動取得最佳效益。
4、公務員交流范圍既包括行政系統內部的交流,也包括與外部系統的交流。《公務員法》第69條第2款規定:“公務員可以在公務員隊伍內部交流,也可以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交流。”行政機關系統內部的交流,是指公務員在國家行政機關內部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跨職位的交流,這種交流只是工作職位和行政隸屬關系的變化,并不影響交流人員的公務員身份。與外部系統的交流,是指公務員調出行政機關任職或者非行政機關的人員調入行政機關任職,這種交流將導致公務員身份的取得或消失。其中,公務員調出行政機關任職的,其與行政機關間的人事行政關系隨之消失,并不再保留公務員身份。調入行政機關任職的,將與任職的行政機關形成新的人事行政關系,并可依據我國公務員管理的相關規定取得公務員身份。
我國公務員屬于公職人員,應該遵守公務員法的相關規定。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報道稱妻子舉報前夫是否侵害妻子名譽權
2021-01-13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解除勞動合同的招工表還有效嗎
2021-03-18女方爭取孩子撫養權的要求是什么
2020-12-20配偶是否承擔婚前債務
2020-12-09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合同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1-13實習期間因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屬于工傷嗎
2021-02-28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保險公司能幫助索賠嗎
2020-11-25怎么對保險業非法集資處理
2020-12-07半掛車未上保險不賠付
2021-02-07保費分期和一次性繳清哪個劃算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