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所謂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是貫穿于行政許可法始終,對行政許可的設定、實施、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起統率和指導作用的行為規范。《行政許可法》在總結我們自己經驗、借鑒國外成功做法的基礎上,按照合法與合理、效能與便民、監督與責任這樣一種總體思路,把制度創新放在突出位置,確立了行政許可的六項原則:合法原則。行政機關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都必須嚴格地按照法定的權限、法定的范圍、法定的程序和法定的條件來進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所謂公開原則就是作為行政許可的根據必須公開;如果不公開,不能作為辦理許可的根據。再一個,行政許可實施和實施的結果應該公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查詢。這個原則可能對政府的工作產生一些重大影響,比如說原來我們原則上是政府辦理了某項許可以后資料歸檔,有人要來查,那是國家檔案,你不能隨便查,誰也說不出來什么。這個法頒布出來以后,到7月1號,人家要查我們就得讓查。除非三種情況不能夠公開:涉及國家秘密;涉及商業秘密;涉及個人隱私。除了這三種情況以外都必須公開。人家要來查,這是人家的權利,我們讓人家看,這是我們的義務、責任。如果別人要來查我們不讓查,我們就是違法。因此,這一塊對我們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增加很多工作量。特別是企業登記,有些登記以后,人家要來查資料,我們就得讓人家查。所謂公平、公正,就是辦理許可對申請人要一視同仁,不能夠搞歧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外的公民、企業和國內的公民、企業要一視同仁。凡允許本國公民和企業進入的領域,外國人和外國企業也能進入,外國公民和外國企業提出的申請,和本國公民和本國企業提出的申請要一視同仁,實行國民待遇。在國內對不同所有制,國有企業、合資企業、私營企業要一視同仁,對組織和個人也要一視同仁,只要符合法定條件。便民原則。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減少環節、降低成本、提高辦事效率,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救濟原則。雖然這個救濟和困難救濟在字面上是一樣的,但在法律上含義不一樣。救濟原則體現在對申請許可的申請人有三個方面的權力:一是陳述權、申辯權。什么是陳述權,就是人家來辦理這項申請登記要允許人家把話說完,我為什么要辦這個登記,我為什么要辦這個許可,人家講理由,得讓人家把話說完,這是人家的權利。所謂申辯權,你不同意許可,人家有權申辯,你不給我許可是不對的,為什么不對,人家就講理由;二是申請復議的權利和提請訴訟的權利。人家申辯以后,我們還不同意給他許可,人家有權向辦證單位的上級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要求上級機關糾正他不辦證的行為,或者他直接到法院去告;三是申請賠償的權利。如果由于我們不予許可,給人家造成了損失,人家有權要求賠償。信賴保護原則。所謂信賴保護原則,就是國家行政機關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給予的許可受法律保護。我們不能夠隨意地改變已經生效的許可,除非兩種情況:第一種,這種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已經修改或者廢止,根據已經不存在了,政府就可以改變;第二種,這種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政府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改變。除了這兩種情況以外,原則上你給人家的許可就不能夠隨意改變。即便是在這兩種情況下改變了,如果給當事人造成了損失,政府還要給予補償。這個原則是從德國引進的一個行政法的原則。因為信賴保護原則最早產生在二戰以后的德國。二戰以后聯邦德國的新政府一成立,在當時那個特殊情況下,國民對政府沒有信心,因此政府工作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當時聯邦德國政府就提出了一個信賴保護原則,意思是政府要取得國民的信任和支持,政府說話就要算數,政府做出決定就不能隨便改,要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這個原則實施以后效果非常好,很快地使政府取得了國民的信任和支持。后來德國的行政法學家就總結研究這個原則,把它作為德國行政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后來歐洲的法學家又總結德國的成功經驗,就確認在歐洲整個行政法里邊有這么一個原則。我們在這次研究德國行政許可法律制度時,感到這個原則和我們現在提出要建立誠信政府的要求是完全一樣的,就把它引入我們的《行政許可法》。頒布以后在國外影響非常好,現在中國的立法確實是借鑒國外好的做法,開門立法。在這里我要說明一點,第四項原則用的是“賠償”,第五項原則用的是“補償”。賠償和補償是有區別的。賠償前提是政府行為違法,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用的是賠償。賠償的原則是全額賠償,人家損失多少,我們就賠多少,因為你違法。而補償的前提是政府行為不違法,雖然你不違法,但是這個行為作出以后給當事人可能造成損失,這個時候就叫補償。補償的原則叫合理補償,比如說我舉一個最近的例子,現在發生了禽流感,按照《動物防疫法》和世界糧農組織的要求,對疫區三公里范圍內的禽類都要捕殺,五公里內強制免疫,這種行為是政府行為。政府做出這個行為是有法律根據的,不違法,但畢竟給養殖戶和養殖企業造成了損失,政府就要給予補償。這種補償和市場價格有一定的差距,就叫合理補償,我們不可能全部按市場價補償,因為政府不違法。捕殺禽類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整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人體健康。假如說不是發生禽流感,在正常情況下政府去殺雞,那就是違法的。你殺了人家的雞,你必須按照市場價格,人家損失多少你就給多少,這叫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買賣步驟是什么
2021-01-26工傷認定行政訴訟期間是否能理賠
2020-12-01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08國企能購買有抵押的房產嗎
2021-02-25協議離婚后戶口遷移產生糾紛的,該怎么辦
2021-01-26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1-01-29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買賣婚姻能提出離婚嗎
2021-03-24員工請假多久算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8孕婦可以申請提前解除合同嗎
2021-02-20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如何使保險公司的責任免除條款真正的免除保險責任
2021-02-11村民大會可以拒絕土地出讓嗎
2021-01-14被拆遷人房屋租出去了怎么辦
2021-01-23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除了搶種搶建,還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征地拆遷補償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