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合同借款人需具備什么資格
資格按《合同法》及《貸款通則》的規定,可以簽訂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須為具有簽約主體資格的企(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我國《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訂立合同。”《民法通則》第42條規定:“企業法人應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目前我國企業集團公司分公司較多,有一部分是沒有法人資格的,有一部分的經營活動是在集團公司授權下進行的,所以,確認合同主體資格非常重要。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提起訴訟首先必須要有明確的被告。而借貸合同簽訂后,合同主體常常發生變化,是把簽訂合同的一方主體列為被告,還是把已經變化的主體列為被告,或是把其他主體列為被告,就成了訴訟方式解決借貸合同糾紛的首要問題。如果不能明確訴訟主體,錯列或漏列被告,都有可能造成訴訟失敗,如訴訟駁回、原判被撤銷、發回重審、再審等。
二、借款合同須明確借款用途嗎
目前,銀行業普遍存在借新還舊即借“新貸款用于歸還借款人的老貸款”的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9條規定:“債務人有多個普通債權的,在清償債務時,債務人與其中一個債權人惡意串通,將其全部或者部分財產抵押給該債權人,因此喪失了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損害了其他債權人的權益,受損害的其他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抵押行為。”由于此規定對“惡意串通”未作進一步解釋、“部分財產”到底占抵押人全部財產的多大比重也沒有具體標準,客觀上給法院處理糾紛留下很大空間,抵押合同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法官的認識。而目前借新還舊中辦理的補辦抵押多屬于事后抵押性質,抵押的效力容易出現上述爭議,存在著法律風險。所以,應在合同上注明此貸款的用途為“借新還舊”字樣,使第三人(擔保人)知道借款的真實用途,防止第三人以“借貸雙方惡意串通欺騙第三人”為由提出抗辯。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是沒有民事行為的人簽訂借款合同是無法生效的,可以簽訂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須為具有簽約主體資格的企(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轉包和轉讓的不同
2021-01-11通常房間的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04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什么是醫療事故罪
2020-12-08婚姻自由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10交通事故賠償是否包括受害人父母的贍養費
2021-03-22家庭暴力是怎樣構成的,及救助措施有哪些
2021-02-11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定:自動續期,可免費?
2020-11-07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公司規章制度需要公示嗎
2020-11-22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不受限制的特殊情況
2021-03-02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1-16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也得賠
2020-11-11外資保險公司違反法律被吊銷證書的如何處理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