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合同借款人需具備什么資格
資格按《合同法》及《貸款通則》的規定,可以簽訂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須為具有簽約主體資格的企(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我國《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訂立合同。”《民法通則》第42條規定:“企業法人應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目前我國企業集團公司分公司較多,有一部分是沒有法人資格的,有一部分的經營活動是在集團公司授權下進行的,所以,確認合同主體資格非常重要。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提起訴訟首先必須要有明確的被告。而借貸合同簽訂后,合同主體常常發生變化,是把簽訂合同的一方主體列為被告,還是把已經變化的主體列為被告,或是把其他主體列為被告,就成了訴訟方式解決借貸合同糾紛的首要問題。如果不能明確訴訟主體,錯列或漏列被告,都有可能造成訴訟失敗,如訴訟駁回、原判被撤銷、發回重審、再審等。
二、借款合同須明確借款用途嗎
目前,銀行業普遍存在借新還舊即借“新貸款用于歸還借款人的老貸款”的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9條規定:“債務人有多個普通債權的,在清償債務時,債務人與其中一個債權人惡意串通,將其全部或者部分財產抵押給該債權人,因此喪失了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損害了其他債權人的權益,受損害的其他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抵押行為。”由于此規定對“惡意串通”未作進一步解釋、“部分財產”到底占抵押人全部財產的多大比重也沒有具體標準,客觀上給法院處理糾紛留下很大空間,抵押合同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法官的認識。而目前借新還舊中辦理的補辦抵押多屬于事后抵押性質,抵押的效力容易出現上述爭議,存在著法律風險。所以,應在合同上注明此貸款的用途為“借新還舊”字樣,使第三人(擔保人)知道借款的真實用途,防止第三人以“借貸雙方惡意串通欺騙第三人”為由提出抗辯。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是沒有民事行為的人簽訂借款合同是無法生效的,可以簽訂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須為具有簽約主體資格的企(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違法影響政審嗎
2021-03-16贍養老人法院判決后多久有效
2021-03-19反擔保什么時候解除
2021-02-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父母離婚的對子女的撫育費如何給付
2021-02-18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簽訂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1-02-08農村土地確權后是否土地變成私有
2020-11-20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工會經費上繳比例是多少
2020-12-10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哪些業務是人身保險公司可以經營
2020-11-23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