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關于隱藏、轉移夫妻共同財或偽造債務的規定
新婚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本條第一款是對離婚時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以及離婚后發現上述行為如何解決的規定。
這一款規定的違法行為侵犯的對象是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同財產主要指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即從男女登記結婚之日起,到夫妻離婚或配偶一方死亡時為止,這一特定期間內夫妻所得的財產。依據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包括:(1)工資、獎金;(2)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另外,本法第十九條還規定了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夫妻共同財產從性質上說,屬于共同共有。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無論屬于雙方或一方的收入,無論各自收入的數量多少,也無論其中一方有無收入,夫妻作為共同生活的伴侶,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所有權。對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均有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如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規定,婦女對依照法律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享有與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不受雙方收入狀況的影響。在共有關系消滅之前,財產權利是一個整體,只有在婚姻關系消滅(離婚或一方死亡)或雙方有特別約定時,才能對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處分權是所有權的最高表現,如果沒有平等的處分權,平等的所有權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本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所謂平等的處理權,依照民法關于共同共有的原理,是指夫妻在處分共同財產時,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任何一方不得違背他方的意志,擅自處理。特別是對共有財產作較大的變動時,如出賣、贈與等,更應征得他方的同意,否則就侵犯了另一方對共有財產的所有權。因此,離婚時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行為,是一種侵犯共同財產所有權的民事侵權行為。
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是違法行為的客觀表現。“隱藏”是指將財產藏匿起來,不讓他人發現,使另一方無法獲知財產的所在從而無法控制。“轉移”是指私自將財產移往他處,或將資金取出移往其他帳戶,脫離另一方的掌握。“變賣”是指將財產折價賣給他人。“毀損”是指采用打碎、拆卸、涂抹等破壞性手段使物品失去原貌,失去或者部分失去原來具有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偽造債務”是指制造內容虛假的債務憑證,包括合同、欠條等,并將所涉共同財產據為己有。
上述違法行為,在主觀上只能是故意,不包括過失行為,如因不慎將某些共同財產毀壞,只要沒有故意,不屬于本條規定之列。另外,必須以侵占另一方財產為目的。一方實施上述行為,就是要將本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這部分財產據為己有。
本條所稱離婚時,是指離婚訴訟期間,即從起訴到執行終結的期間。
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可以少分或不分。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他方財產,侵犯了另一方對共有財產的所有權,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關于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由于共同財產屬于共同共有的性質,依照民法理論,原則上應均等分割。該款中所指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對少分的具體份額或比例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可以不分,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只是規定了“可以”少分或者不分。法院在審判實踐中,應當根據違法行為的情節和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處理。該款還對離婚后,即離婚案件已審理終結,人民法院的有關財產分割的調解書、判決書已發生法律效力后,又發現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或偽造債務侵占另一方財產行為的處理作了規定。在離婚案件審理過程中,這部分共同財產由于被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或偽造債務所侵占而未能發現,因而法院也未能將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離婚后發現的,另一方可以依據本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對這一部分財產進行再次分割。在分割時,關于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的原則仍應適用。
本條第二款是對實施第一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的規定。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采取強制措施,就是因為這些行為干擾或者破壞訴訟秩序,使訴訟不能順利進行。為維持訴訟秩序,制止妨害訴訟的行為,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應當對妨害訴訟的行為采取強制措施。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在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后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造成人民法院無法執行的以及在人民法院執行完畢后,被執行人或者其他人對已執行的標的有妨害行為的,法院應當采取措施,排除妨害,并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民事訴訟法對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規定了制裁措施,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等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關于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條規定,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該條主要是針對行為人的行為嚴重妨害了訴訟的正常進行或者使國家、集體、公民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損失的情況。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訟時效為兩年,從當事人發現之次日起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情勢變更的發生時間
2020-12-14被撞做理療報銷嗎
2020-12-28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當事人能否要求返還定金
2021-02-05非法轉讓土地是否有追訴時效
2021-03-102020年浙江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物保人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
2020-11-10取消繼承權有哪些情況
2021-01-28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如何處理勞動爭議
2021-01-04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勞務公司拖欠員工工資該怎么做
2021-02-15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