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機關相互推諉不作為可以向法院起訴嗎
如果政府機關相互推諉不作為,行政相對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程序:
1、一審
(1)起訴。行政訴訟實寫"不告不來"原則,即當事人不起訴,人民法院不能主動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受理。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在法定期限內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受理后,進入一審程序。此時,人民法院指定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同時,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3)審理。人民法院審理的主要內容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2、二審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一審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執行。
此外,我國《行政訴訟法》也規定了申訴制度,是指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處理請求的訴訟活動。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行政訴訟是“民可以告官”的體現,同時也是法律公平性的有力體現。但由于行政訴訟被告身份的特殊性,也可能導致行政訴訟的不公平裁決。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定金和訂金區別,哪個可以退
2021-01-28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當一方堅決不離婚時,法院怎么判定是否離婚離婚
2020-12-16個人房屋抵押貸款還不上該如何
2021-02-25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申請經營旅館業的備案手續
2020-11-30火災原因不明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10為員工購買保險算工資福利嗎
2021-03-14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