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糾紛是指借款人與出借人達成書面或口頭的借貸協議,由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因借款人不能按期歸還借款而產生的民事糾紛。借貸雙方之間因借貸協議形成特定的債權債務關系,其借貸關系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由民法調整。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其模式一般為: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對方陷入錯誤認識--對方基于錯誤認識而“自愿”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損失。欺詐行為有兩種表現形式: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
詐騙罪與民間借貸糾紛,罪與非罪之間的區分關鍵在于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之目的。非法占有的目的,屬于行為人主觀上的心理活動,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考察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只能從行為人實施的具體客觀行為事實方面進行綜合判斷。具體到個案,應當根據行為人與出借人的相互關系、借款的原因、不能按期歸還的原因及借款人的償債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種主客觀因素進行整體判斷。
一、行為人與出借人的相互關系。一般的民間借貸關系發生在熟人之間,借貸雙方彼此相互信任,雙方基于友好、互助和信任而借貸。而詐騙犯罪中,行為人多以欺詐行為取得對方的信任,雙方的“友好”和“信任”蒙上了一層面紗,是行為人為達到騙財的目的,用盡苦心地刻意培養起來的,撕開虛偽的面紗,什么也沒有。本案就是如此,被告人劉*學利用網上QQ聊天和電話聯系,罔顧其福建家具廠早已停業倒閉的事實,冒用他人的廠家、展廳展示自己的實力和財富,塑造成功人士的形象,邀請被害人去云南參觀考察,以此取得對方好感與信任,爾后與對方確立“戀愛”關系。這些“戀愛”之類的友好關系,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建立在欺騙之上,背后目的顯而易見。
二、借款的原因和數額。民間借貸關系中的借款人多是因為確實遇到生產、生活方面的客觀困難,無奈之下才借款,借款的數額相對較少。而詐騙犯罪中,行為人以虛假的理由或隱瞞真相的方式套取被害人的“借款”,借款的數額相對較大,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詐騙慣犯經常騙些小錢。本案中,被告人劉*學編造種種借款事由,嚴重欺詐被害人,騙取數額巨大的錢財,異于民間借貸。
三、借款的誠信度。一般來講,借貸關系中,借款人在借款時不會欺騙、欺詐出借人,即使有,也是將困難A說成更為嚴重的困難B,博取出借人的同情,以便獲得借款,但畢竟有客觀存在的困難。而詐騙犯罪中,行為人事先有計謀,以莫須有的困難為借口,有計劃地實施欺詐行為,以達到騙取錢財目的。被告人劉*學就是如此,采取了嚴重的欺詐行為,但他手段很高明,使被害人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自愿”地出借、投資。
四、還款的誠意度。借貸關系中,借款人不否認借貸關系,并積極創造條件還款;即使沒有按期歸還借款,也是因天災、疾病、虧損等客觀原因造成其暫時或在較長時間內喪失償還能力,是“不能”,非“不為”,根本沒有非法占有借款的目的。而詐騙犯罪中,行為人自始至終就沒有還款的意愿,騙取錢財后,大肆揮霍,銷聲匿跡。這一點,是區分借貸與詐騙的關鍵所在。“非法占有目的”是一個主觀因素,認定起來有難度,不能單憑行為人的口供,而要看行為人有否還款的真實意愿,這就需要結合一些客觀因素來認定。
1、看行為人的一貫表現。行為人為人正派,是個干事業的人,詐騙犯罪的可能性就少。如果行為人游手好閑,有行騙惡習,就有非法占有借款之嫌。
2、看行為人借款后的態度。行為人借款后不按照借款用途使用借款,而是大肆揮霍,不務正業,非法占有借款的嫌疑就很大。
3、看行為人是否否認借貸關系。一般來講,出具了借條,承認借貸關系,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借款目的。但是,也不盡然,騙子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此,利用了善良人的這個弱點,既可騙得錢財,又可逃避打擊。因此,即使出具了借條,承認借貸關系,還要從深層次考察其出具借條的真實目的。如果行為人根本沒有還款的意愿,出于應付出借人,或者是博取出借人的進一步信任,為下一次甚至更多次的詐騙作鋪墊,或者是掩飾犯罪、逃避打擊,等等不法之意,就不能以此否定其非法占有之目的。劉*學詐騙案就深刻地印證了這一點。
4、看行為人的還款態度。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目的,借款到期后,借款人會盡其所能還款,暫時不能償還,也會向出借人說明理由,求得諒解。而詐騙犯罪中,行為人對欠款的事實持漠然的態度,即便承諾還款并有少量還款行為,也另有陰謀:要么為日后騙行作準備,要么是敷衍出借人,逃避打擊,或二者兼具。被告人劉*學對此演繹得有聲有色,他向部分被害人出具過借條,中途還有部分還款行為,也不拒絕對方還款的請求,甚至還有“主動”還款承諾。但是,所有的這些假象都不能掩蓋他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
一審法院在劉某某詐騙案的定性討論中,有二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不構成犯罪,被告人及其辯護也持此觀點,其基本理由是,被告人向出借人出具了借條,并有承諾償還借款和現實還款行為,雙方系民間借貸關系;第二種觀點認為構成詐騙罪,筆者持此觀點,理由于次。
首先,被告人劉某某并沒有生產、生活的客觀困難,而是編造種種事由提出巨額借款,明顯異于民間借貸中出借人將客觀困難A換言客觀困難B的輕微謊言,也異于民間借貸的金額較少,具有嚴重的欺詐行為,符合詐騙罪虛構事實騙取借款的客觀要素。其次,被告人劉某某非法占有“借款”的目的是明確的:第一,他擇定離異婦女展才露富,博取好感和信任,然后確定“戀人”關系,并同時與多人保持這種戀人關系而借款,應當可以說,騙色不是惟一目的,也不是第一目的,騙財才是其首選,是隱藏很深的背后目的,只是癡情的女人難以發現而已;第二,他有詐騙前科,有一不怕二;第三,當被害人對他深信不疑時,他頻繁提出借款,盡管有出具借條、償還部分借款的行為,其一是出借人強烈要求,為了敷衍出借人,為日后行騙作鋪墊,其二是有被害人報過案,出于掩飾犯罪、逃避打擊,沒有償還借款的真實意愿。因此,被告人劉某某的行為完全符合詐騙罪的本質特征,一、二審法院以詐騙罪定性是正確的。
被告人劉某某詐騙案,是一種新型的、高智能的詐騙犯罪。之所以行騙得逞,是其選擇離異婦女為作案對象,利用了離異婦女感情缺失、精神空虛和對物質利益追求的弱點。從表面上看,戀人之間發生借貸無可厚非,但揭開虛偽的面紗,詐騙目的可見一斑。衡陽兩級法院用大量的事實、證據,透過現象看本質,論證了被告人劉某某沒有還款的真實意愿,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將其定性為詐騙犯罪,有根有據,令人信服。而且,在論證的同時,又很好地詮釋了民間借貸與詐騙犯罪的界限,對今后同類案件的審判有很好的借鑒、指導和示范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財產婚后購買房屋算婚后財產還是婚前
2020-12-17父母是億萬富翁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23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上班途中遇車禍 公司拒絕工傷賠償
2021-02-07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如果未超過保險限額由誰負責支付賠償款
2021-01-22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互聯網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0-12-24保險公司修車理賠期限是多久
2020-11-28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被代理人(委托人)的權利與義務?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