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高仿不滿5萬的處罰標準
銷售商如果明知是假冒偽劣的產品而予以銷售的,是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購買到假貨如何維權:
消費者購買到的商品發現是假貨的,可以通過下列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并要求賠償:
1、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的時候,可以自行與商家進行協商并要求賠償;
2、消費者可以到有關的行政部門進行投訴。一般是到工商局和消協進行投訴;
3、消費者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是依照國家法律合法的調節組織進行調節;
4、消費者與經營者談不攏的時候,雙方可以到仲裁機構對該物品進行仲裁;(仲裁的結果是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只是一個證明。不過可以拿著這份證明到人民法院起訴訴訟。);
5、消費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要求商家賠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法律規定: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買到了假貨。是屬于子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可以向出售假貨的商家要求賠償。商家在給予顧客補償之后,該商品是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是上一級批發商提供的物品,而商家是不知情的,那么商家可以向生產者或者是上一級的批發商要求賠償,消費者因為受害者因為商家出售的商品的缺陷而遭受到了人身的侵害或者是財產損失的,消費者可以同時起訴售出物品的商家和生產企業,并要求賠償。
第44條的法律規定:
對于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到的假貨,導致自身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的。消費者可以向提供商品的店鋪要求賠償。如果平臺管理不嚴格,不能提供商家的的真實名稱,電話號碼和有效地址的,導致消費者無法追究商家的責任的,那么消費者可以追究平臺的責任并要求賠償。對于網絡上平臺的宣傳(如假一賠十的)。平臺已經做出了承諾,但是消費者購買到了假貨,那么平臺就需要履行自己的承諾。網絡交易平臺給予消費者補償之后,網絡交易平臺有權利追究店鋪的責任,并要求店鋪給予一定的補償。但是平臺在提供店鋪銷售者的電話,地址和名稱的,但是平臺是知道該商鋪售賣的是假貨,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利,但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處理的。那么該銷售平臺承擔連帶的責任。
賣高仿不滿5萬的處罰標準如上,其實可以見到賣高仿的獲利金額越高,那么處罰的標準就會越大,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賣高仿的處罰。發現賣高仿但對金額不確定又想要對方受到具體法律的處罰,建議你可以咨詢律霸網上相關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代表訴訟以公司為主體訴訟嗎
2021-01-31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2020-12-08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子女拒付贍養費怎么辦
2020-11-21贍養費能請求法律援助嗎
2021-02-14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2020
2020-12-05工傷事故多久終止合同
2021-03-11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繼承贈與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稅
2020-12-03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意外險保額如何計算
2021-03-25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應怎樣賠償
2021-01-05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抵押權人船舶利益保險條款的承保風險及除外
2020-12-09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青海殘保金如何計算
2021-02-15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