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偽證
民事訴訟中的偽證,是指訴訟當事人及其訴訟參與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員,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為達到有利于己方(或一方)獲得非法權益、免除應盡義務,或損害對方(另一方)民事權益、加重對方義務的目的,故意制造和提供虛假的證據材料;或在人民法院收集、調查證據時,故意提供的虛假材料。偽證是內容與客觀事實不符或相反的證據。而制造、提供偽證則是一種訴訟違法行為。偽證行為從主體上說,要有制造、提供偽證的人;主觀上講,行為人必須出于故意;客觀上必須是行為人實施了制造、提供偽證的行為;客體上必須是妨礙了民事訴訟和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偽證行為的主體、主觀、客體、客觀諸方面必須齊備,欠缺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構成偽證行為。
二、偽證罪的嚴重后果是怎樣的
偽證罪是一種很古老的罪名,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它對于國家正常的司法秩序以及當事人的人身權利都有嚴重的危害,所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統治者都對它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但是,國內外對于偽證罪的規定是不同的,就是在同一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規定也不同。
三、民事訴訟作偽證的法律責任
民事偽證有罪指的是在民事訴訟中,偽證者觸犯了刑法307條的幫助偽造證據罪或妨害作證罪等。
刑法307條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妨害作證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條法律外延廣闊無限,幾乎為開放性法律條款,可用于制裁民事訴訟中任何形式的偽證行為。
通常人們所說的民事偽證罪主要就是指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的罪名。不少法院已依據刑法307條成功地定罪了民事偽證嫌疑犯。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行政處罰作偽證的法律后果的一些相關材料。通過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知道證據無論是對于原告還是被告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我們國家也是非常重視的。當我們在訴訟中遇到作偽證的情況是可以舉報的,法律就會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處分的。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進行公證的婚前房產離婚后歸誰
2021-02-13輸官司對方律師費也要付嗎
2021-03-24交通事故律師收費標準,律師費誰出
2021-01-08交通事故定責期限
2021-02-13法院辦取保開庭怎么判
2021-03-12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借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0被投保人戶籍注銷合同是否終止
2020-12-09拖欠運費孳息怎么算
2021-01-04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解除勞動合同后是否要遵守競業限制
2021-03-10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實習期工資怎么算
2020-11-15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什么規定
2021-03-21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