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納-金不是罰款,是一種行政強制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滯納-金:水電費滯納-金、暖氣費滯納-金、物業管理費滯納-金、養路費滯納-金等等。
在行政法學理論上,一般認為滯納-金屬于行政強制執行中的執行罰。執行罰是指義務人不履行法定義務,而該義務又不能由他人代為履行,有執行權的機關可通過使不履行義務的法定義務人承擔新的持續不斷的給付義務,促使其履行義務。例如,對到期不納稅款者,每天處以稅款的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的執行罰,以促其繳納稅款。
但在實踐中,某些滯納-金的征收已經喪失執行罰的本來面目,演變為類似于罰款。以養路費滯納-金為例,車主在超過養路費繳納期之后,不會收到另一個行政決定——被征收滯納-金的通知。而是將兩個不同的行政行為合二為一,在超過期限繳納養路費時,自動與滯納-金一并計算繳納。這種催繳方式很少事先告知義務人,絲毫不能發揮震懾并督促義務人履行義務的作用。在義務人突然得知需要繳納滯納-金時,往往滯納-金已經累積為較大數額,甚至大大超過義務人應當繳納的本金。
滯納-金在實踐中一直游離于行政強制執行之外,缺乏有效的規范。
誰有權設定?
現存各種滯納-金是否有法律依據?在檢索和查閱我國的法律體系之后,可以發現在法律這一位階,我國尚未制定行政強制法。單行法中目前只有《水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稅收征收管理法》、《海關法》和《勞動法》等五部法律規定了滯納-金。更多的滯納-金規定在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中。其中,養路費滯納-金就是規定在1991年10月15日交通部、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物價局聯合發布的《公路養路費征收管理規定》這部規章中。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立法法》,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是國家的專有立法權。以《行政處罰法》為例,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進行嚴格規范,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
滯納-金在性質上屬行政強制執行的一種類型,而行政強制執行可能給行政相對人造成的損害將會比行政處罰更加嚴重、更加直接。既然《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作出嚴格規范,那么未來的《行政強制法》就應該對行政強制執行的設定權作出更為嚴格的規范。盡管《行政強制法》尚未出臺,行政強制的設定權將會如何配置尚不確定,但是從理論上講,像滯納-金這樣的數額可以滾雪球似地增加的財產性強制手段是不宜由規章來設定的。何況《立法法》已經作出明確規定,“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于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公路養路費征收管理規定》作為部門規章卻在上位法沒有規定滯納-金的情況下,自己創設了滯納-金這一行政強制執行手段,這顯然已經違背了《立法法》的規定。
稅款滯納-金應是最高標準
滯納-金如何設定才算合理?滯納-金的征收標準定多少才算合適?滯納-金的總額是否應當設定上限?征收滯納-金是否應遵循一定程序?目前社會輿論非常關心,是滯納-金立法必解之題。
現行法律在設定滯納-金時,只有《水法》和《稅收征收管理法》規定了征收滯納-金的標準,分別為千分之二和萬分之五,《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海關法》和《勞動法》中都沒有規定滯納-金的征收標準。1991年《公路養路費征收管理規定》中規定的征收標準是百分之一,大概從2007開始,各地將養路費滯納-金的征收標準下調為千分之五。
值得注意的是,稅款滯納-金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過多次調整,從20世紀80年代的千分之五下調到90年代的千分之二,再到2001年修訂《稅收征收管理法》之后實行的萬分之五。滯納-金作為敦促義務人履行義務的一種手段,其征收標準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會嚴重損害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太低了又不能起到威懾和敦促的效果。鑒于稅收征管在國家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嚴肅性,我認為稅款滯納-金的標準可以作為其他類型的滯納-金征收標準的最高標準,其他類型的滯納-金的征收標準都不應當超過萬分之五。
應履行催繳款義務
就滯納-金的自身功能而言,要想發揮滯納-金的威懾和敦促功能,在義務人到期不履行義務時,欲征收滯納-金的行政機關就必須履行告知義務,明確通知義務人自到期的次日起行政機關將按多少比例每日加收滯納-金,直到義務人履行義務為止。這樣既符合正當程序的要求,又讓義務人知道了不履行義務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
滯納-金的最大特點是滯納-金的數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滾雪球似地增長,如不封頂,滯納-金的數額超出其本金的現象將頻頻發生。
征收滯納-金的目的是為了敦促義務人履行義務。如果滯納-金累積到一定數額,如已接近金錢給付義務的數額;或征收到一定時間,如一個月仍不能對義務人形成威懾,這就表明滯納-金這種行政強制執行方式已不可行,應當轉為采取直接的行政強制執行方式予以替代。法律規定,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采取劃撥存款、匯款或者拍賣查封、扣押的財產的方式強制執行,沒有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僅一方簽署是否構成要約
2020-12-16孕婦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12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要多久
2021-01-25企業并購的三種常見方式是什么
2021-01-17借條中既約定了逾期利息又約定了違約金該如何計算
2021-01-04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程序
2020-11-28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國外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2-05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還貸保證保險合同的訴權之爭
2021-01-16健康保險事業部應當持續具備什么條件
2021-01-07交通事故對方要求的誤工費是由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1-02-22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1-02-18保險理賠需要出示哪些材料
2021-01-26死差益與死差損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4拆遷補償決定有效期多長時間
2020-11-24公益拆遷補償就一定不高嗎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