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2006年8月16日黃某雇請付某到其個人承包的水庫打魚,后付某因翻船溺水身亡。事故發生后,黃某潛逃。黃某、付某均系某糧管所反聘員工。為維護社會穩定,糧管所與死者家屬達成了由其先支付死亡賠償款計人民幣20.6萬元,而將該侵權損害賠償之債權轉移給糧管所的協議。2006年8月23日糧管所登報發表債權轉移聲明,稱付某親屬對黃某享有的死亡補償追索權已轉移至糧管所,特通知黃某向糧管所履行死亡補償義務。2006年8月25日糧管所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黃某給付其付某死亡補償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用合計人民幣25萬元。
案情分析
對此有兩種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糧管所買斷了付某死亡補償款的追償權,且將債權轉讓的事項公告通知了黃某。該債權轉讓行為符合有關法律規定,應認定合法、有效。糧管所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
一種意見認為,本案轉讓之債權實質上構成無因管理之債。糧管所無權主張超出其代償部分的債權。
法律分析
本案債權讓與行為無效。民法上的債權讓與是基于當事人的協議或法律的規定,由債權人轉讓債權給第三人,第三人取代原債權人的地位成為新債權人。
其生效應具有一定條件:
1、須有債權的有效存在,這是債權讓與的基礎。
2、債權必須具有可讓與性。我國法律規定了限制讓與的債權和禁止讓與的債權。因信任關系而須由特定人受領的債權,不得單獨讓與的從債權,因福利而產生的債權,為限制讓與的債權;而以特定身份為基礎的債權,公法上的債權(如國家稅款的受領),因人身受侵害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以國家計劃為基礎而產生的債權(如國防航天產品的交付),還有約定不得讓與的債權,為禁止讓與的債權。
3、債權讓與應當通知債務人,且不得增加債務人的負擔。本案付某家屬享有的死亡補償索賠權系人身受侵害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具有人身專屬性債權,依法禁止讓與。則糧管所與付某家屬所訂債權轉移協議指向的交易客體非法,故其債權讓與行為無效。
本案債務代償行為有效。這涉及民法上的第三人履行。所謂第三人履行,是指雙方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指定的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合同的義務,或者第三人自愿為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實際上可以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約定由第三人履行;二是第三人自愿履行債務。在傳統民法中,前一種情況主要表現為涉及第三人的合同制度,后一種情況主要表現在債的清償中的第三人代為清償制度中。本案債務代償行為無疑屬于后一種情況?,F行法律允許甚至鼓勵此種清償。一方面,第三人的代為清償畢竟有利于債權的實現,在一般情況下對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有利的;另一方面,第三人代為清償以后,第三人對于債務人享有追償權,也不會損害第三人的利益。
本案債務代償行為構成無因管理
(一)債務代償的起因
1、當第三人是基于法律的規定而代為履行時,第三人代為履行后,債務人和第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取決于法律的規定。如我國相關法律及行政法規規定的納稅扣繳義務人及交通肇事糾紛中機動車車主的墊付責任等。
2、當第三人是基于債務人的意思,而代為履行時,債務人和第三人之間成立委托合同關系,在第三人代為履行后,應當按照委托合同的約定來處理。
3、當第三人履行構成無因管理時,應當按照法律對無因管理的規定處理??疾毂景競鶆沾鷥斝袨榈钠鹨?,符合民法上的無因管理構成要件。
(二)所謂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行為
1、根據有關法律規定,雇員在雇傭活動中產生人身損害應由雇主承擔賠償責任。本案黃某作為雇主應對雇員付某的死亡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糧管所不負賠償責任。事發后黃某潛逃,亦未與糧管所約定墊付賠償款事項。由此可見,在本案事故中,糧管所既沒有法定的義務,也沒有約定的義務。
2、本案事發后,黃某潛逃,糧管所為防止事態惡化,維護社會穩定,代黃某先行支付了20.6萬元死亡賠償款。其行為系為公共利益而主動管理他人事務的行為。其實質是行為人在既無法定義務又無約定義務的情況下,管理他人的事務,屬于干預他人事務的范疇。是國家立法鼓勵助人為樂、危難相助、見義勇為風尚的產物。因而是受法律保護的行為。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確定了無因管理之債的形成。由此基于法律的規定,而非當事人的約定,糧管所與黃某之間形成無因管理之債。
(三)無因管理之債的救濟手段
1、第三人為債務人負擔必要的債務時,債務人應清償該債務;
2、債務人應償還第三人因管理事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及其利息;
3、債務人應賠償第三人因管理事務而遭受的損失;
4、第三人為債務人管理事務不以營利為目的。綜上,糧管所依照無因管理之債法律關系,有權要求黃某償還代為支付的賠償款20.6萬元。
本案債務追償超出部分構成不當得利。從糧管所與付某家屬簽訂的債權轉移協議內容看,付某家屬并未放棄糧管所墊付賠償款項之外的賠償索賠權。
法律意義上的“默示同意”有嚴格的界定條件:
1、法律有規定的情況;
2、雙方有約定的情況(債務的免除限定在債權人對債務人直接作出免除債務的意思表示時,方為有效)。根據案情可以推定付某家屬將全部死亡補償款的追索權轉移給糧管所。但在該債權轉讓行為無效的情況下,不能由此推定付某家屬允許糧管所處分其完整債權并從中獲利。由此可見,在付某家屬未直接向債務人黃某作出免除債務的意思表示情況下,本案債務追償超出部分的權利人仍是付某家屬,而不是糧管所。故糧管所從中所獲利益(25萬元-20.6萬元=4.4萬元)沒有合法根據。若該利益在實踐中得以實現,則糧管所構成不當得利。
通過這個無因管理之債案例的詳細分析,對于無因管理我們應該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對于以后處理這類問題也能夠更加有經驗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賣房協議書是什么樣的
2021-03-08質押條款是否可以取代質押合同
2021-01-03撞了非停車位的車如何定責
2020-11-24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晚婚晚育優惠政策有哪些
2020-12-28一審判決生效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1肇事叫人頂包算逃逸嗎
2020-11-17放棄撫養權需要公證呢
2021-01-01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了沒漲工資怎么辦
2020-12-10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13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意外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旅游費含保險受傷有沒有理賠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及探討
2021-02-28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買保險關注5個關鍵節點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