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費
國家賠償是1995年實施《國家賠償法》之后,由國家對行使公權力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承擔賠償責任的活動。而國家賠償金則是以貨幣形式支付賠償金額的一種賠償方式,也是國家賠償的主要方式。
國家賠償費標準
按照我國的《國家賠償法》規定,主要有行政賠償和刑事賠償兩種國家賠償。賠償金計算標準有三方面:
(一)、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每日的賠償金計算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的情形,主要包括違法實施拘留、收容審查、錯誤逮捕、錯誤的羈押判決并已執行、非法拘禁等違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首先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賠償金采用的是相對固定額度的標準,即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布數據)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對于受到侵害的公民,無論是誰,無論其收入情況等有什么差異,不管是在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賠償的標準都是一樣的;其次,每日的賠償金數額不是不變的固定數額,而是按照國家上年職工日平均工資不斷提高,日賠償金標準也相應遞增。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廳2018年5月16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檢察院辦理自身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國家賠償案件時,執行新的日賠償標準284.74元。
(二)、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標準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造成的損害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是侵害公民身體造成一般傷害,受害人的身體能夠通過醫療復原的,比如軀體軟組織挫傷、皮膚破裂等;
2、是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殘疾,受害人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比如四肢癱瘓、失聰失明、精神失常等;
3、是造成公民死亡。
針對這幾種不同情況,《國家賠償法》規定了不同的賠償標準:
①、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醫療費包括:醫藥費、護理費、住院費、合理的營養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指受害人本應得到的勞動收入。但是,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并不是按照受害人實際的收入情況確定,而是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每日的賠償金。比如,1992年國家職工日平均工資為7.3元,王某因身體傷害耽誤了30天的工作,就應賠償其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約211元。并且,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的賠償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也就是說,如果受害人的身體超過5年仍未痊愈,也只賠償其相當于5年的誤工收入。
②、造成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確定,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十倍。殘疾賠償金,是對公民因身體殘疾而失去的收入、所受到的痛苦以及雇請人員扶助所花費的費用的賠償。殘疾程度不同,殘疾賠償金的數額也應不同殘疾等級越高,殘疾賠償金的數額也應越高。但是,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賠償金有最高額限制,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倍。
③、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受害人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對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的賠償,高于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相當于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并且,受害人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是指依靠受害人的收入維持生活的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可以是受害人的近親屬,如受害人的父母、子女;也可以是與受害人沒有親屬關系但一直由受害人扶養的人,如受害人贍養的前妻的父母、被害人撿到并撫養的棄嬰等。
④、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死亡賠償金是對死者家屬的撫慰金。喪葬費是辦理喪失的費用。兩部分加起來的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對于造成受害人全部喪失勞動能力、死亡的,都應當對其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支付生活費。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的人所需的基本生活費也不相同,因此,有關生活費的發放標準應當參照當地民政部門有關生活救濟的規定辦理。有關給付生活費的期限問題,被扶養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給付至十八周歲止;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因一般無法再恢復勞動能力,生活費應給付至其死亡時止。
(三)、侵犯財產權利的賠償標準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權利,主要表現為違法科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財產,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違法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等。對于侵犯財產權的賠償,能夠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應當及時返還財產和恢復原狀。財產已被損壞、滅失,以及由于查封、扣押、吊銷許可證和執照造成其它損失的,應當按照直接損失予以賠償。直接損失,又稱積極損失,是指現存財產或者利益的減少。賠償直接損失,就是賠償已經發生的確定的損失,而不包括可能發生的、不確定的預期利益。例如:某行政機關違法沒收個體工商戶陳某經營的1000公斤大米,并進行拍賣,此時,1000公斤大米是陳某的直接損失,應當將拍賣所得價款返還給陳某作為賠償,但是該1000公斤大米如未被沒收可以進行正常銷售的利潤,則屬于不確定的預期利益,不在國家賠償的范圍之內。
國家賠償經費來源是什么?
即將于2017年3月1日起實施的《浙江省國家賠償費用管理辦法》指出,各地要將國家賠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同時對責任人如何追償進行了細化規定,推動浙江國家賠償工作更加規范、有效開展。
浙江出臺這個文件,主要是針對兩個方面的問題:
1、各地存在國家賠償經費財政預算安排普遍不足的問題,所以要求各地要將國家賠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2、存在對國家賠償案件責任人追償、追責難等問題,因此對責任人如何追償進行了細化規定。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具有普遍意義,而落實追償規定的探索尤其具有破冰意義。
追償制度是《國家賠償法》第十四條的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但是,據我所知,《國家賠償法》關于“追償”的規定,從制定出來以后,就從來沒有落實過。從1994年5月12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國家賠償法》,到2010年4月29日《國家賠償法》修改,至今已經23年了,用法律專家的話說,“追償”的規定,整整“休眠”了23年,包括一些著名的冤案,無一不是由納稅人全額買單,我們沒有看到向責任人追償一文錢。
國家賠償主要方式:
能夠返還財產或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國家賠償的計算標準如下:
(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2)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
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確定,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十倍,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對其撫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撫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國家賠償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國家賠償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應給予的賠償。國家賠償由侵權的國家機關履行賠償義務。根據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賠償一般包括行政賠償、刑事賠償和司法賠償。
訴訟時效是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合法利益的法定時期,超過該時期的,權利人即喪失起訴權,人民法院對其權利也不再加以保護,因此,受害人提起國家賠償應在有效的訴訟時效內進行。
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間不計算在內。
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適用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定。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
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從侵權事實被確認之日其計算。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律霸網小編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對于需要進行國家賠償申請的,一定要遵守相應的賠償流程,進行申請,如有相關的法律問題大家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暫時喪失意識后造成他人損害的,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1-03-04房客未經房東同意轉租房屋犯法嗎
2021-01-19高空拋物致人受傷的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1-01-12增資后注冊資本怎么算
2021-03-02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企業破產內退職工的補償金如何計算
2020-12-29離婚起訴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7房產以贈與的方式給家人如何繳稅
2020-11-27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投保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2交通事故受害方如何獲得保險賠償
2021-01-09貨物掉落砸傷交強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12土地含有地上物可以出讓么
2020-11-08拆遷補償是按照人口數還是房屋面積進行補償
2021-02-17公房拆遷后如何安置共同住人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