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是什么意思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它行政執法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后,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二、刑事案件的立案條件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第112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根據這一規定,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有犯罪事實,稱為事實條件;
有犯罪事實,是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如果沒有犯罪事實存在,也就談不到立案的問題了。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根據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是指觸犯刑律的、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所謂確已發生就是指犯罪事實確已存在,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必須有一定的事實材料予以證明,而不能是道聽途說、憑空捏造或者捕風捉影。
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稱為法律條件;
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是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這是立案必須具備的另一個條件。只有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才具有立案的價值。只有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凡犯罪行為人具有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之一的,就不應當立案。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立案條件,只是從刑事案件的總體上作出的原則性規定,適用于所有的刑事案件,至于具體到某個刑事案件是否應當立案,還必須結合《刑法分則》規定的該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來確定。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公安機關立案條件有哪些
法院立案時間是多久,需要哪些材料 ?
案外人撤銷權之訴的立案受理條件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欠別人錢以房產抵押要什么手續
2020-12-17買賣合同未開具發票能否請求賠償
2021-03-16老公私自賣房,我該怎么辦
2021-01-08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法院保全船舶怎么執行
2021-03-03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3開車撞傷路人保險人只賠醫保部分怎么辦
2020-12-22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貨車貨運出險如何理賠
2021-02-08履約保函有效期是多久,履約保險的風險有哪些
2020-12-12保險法關于理賠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0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