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的履行效力是什么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并給對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
2.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未提供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而要求對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絕。
3.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先履行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并給對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權利的行為,又是合法的行為,當先履行方于履行期滿不履行債務或遲延履行,并不構成違約。因此它不同于解除合同,其目的不在于使既有合同關系消滅,而是維持合同關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則其行為構成違約,后履行方可要求其承擔債務責任。先履行方中止履行,應當通知后履行方,通知方式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均可。借鑒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的有關規定。筆者認為,該合理期限的確定應根據個案具體情況而定,但以不超過30天為宜。
2.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未提供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而要求對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絕。
3.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先履行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后,先履行方不獲對待給付的危險消失,因此應當恢復履行合同。此時,充分體現了不安抗辯權的一時抗辯權的性質。先履行方恢復履行后,如何計算履行期限?是按原定期限履行還是按重新確定的期限履行,我國合同法無明文規定。筆者認為,如果仍按原期限履行,先履行方往往會遲延。因中止履行是合法行為,意味默示允許先履行方得到一段延長時間,因此應當排除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的時間,重新確定新的履行期限。
如果合理期限屆滿,后履行方未提供適當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則發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損害賠償。我國合同法明確賦予先履行方以解約權,這是對大陸法系各國不安抗辯權制度的重大發展,從而使得該制度能夠為先履行方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保護。然而我國不安抗辯權制度也有缺憾,這主要表現在賦予先履行方解約權的同時,并未規定先履行方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筆者認為,該損害賠償的范圍應為后履行方默示毀約時應支付的損害賠償額,不能以后履行方的履行期到來時的價格作為賠償標準計算賠償數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質押(反擔保)協議書
2020-12-31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員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3依據專利法哪些不屬于專利權
2021-02-19乘網約車發生事故應由誰承擔責任
2021-01-27違反交通法63條扣分嗎
2021-03-09變更孩子的法定監護人需要帶什么資料
2021-02-11被脅迫結婚者如何進行救濟
2020-12-28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標準
2021-02-21存款證明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19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自家車輛相碰三責險不賠償——三責險賠付范圍分析
2020-12-04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