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定條件所謂不安抗辯權,是指在異時履行的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在履行期限到來后,將不能或不會履行債務,則在對方沒有履行或擔保以前,有權暫時中止債務的履行。
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了不安抗辯權制度,該法第六十八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我國所規定的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如下:(1)雙方當事人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在雙務合同中,一方承擔合同債務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取得對方當事人的對待履行,這就使雙務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債務具有對等性,即一方的權利是另一方的義務,反之亦然。
(2)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才能享有不安抗辯權。由于權利人依照合同約定先履行義務有可能要面臨對待履行不能實現的風險,當這種風險即將成為現實時,法律賦予先履行一方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因此不安抗辯權的“不安”是立足于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護當事人的合同期待權,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3)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后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是指對方經營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喪失商業信譽等情形導致其有可能無法履行合同而不能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實危險”的事實應當發生在訂立合同之后,否則,法律沒有必要對在訂立合同時就已經知道或應當知道上述事實存在的當事人給予特別保護。
為了防止當事人濫用不安抗辯權,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必須承擔舉證義務,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必須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有法律所規定的不能對待給付的情形,而不能憑空推測或根據主觀臆想而斷定對方不能或不會對待履行,缺乏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履行能力降低而單方中止合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客,托運人或收貨人基本義務有哪些
2021-01-02共同生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24抵押車解除抵押以后還能過戶嗎
2020-11-10訴訟公告費由誰承擔
2021-02-08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及注意事項
2020-11-24房產證抵押會不會過戶
2021-01-11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1-03-1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保險公司是怎樣設立的
2020-12-06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人身保險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2-01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別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