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量刑是否與獲取信息數量有關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量刑是否與獲取信息數量有一定的關系,但是應該整體來分析犯罪情節以及犯罪手段,非法手段至少應當具備以下特點:一是違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實意思表示;二是信息獲取者無權了解、接觸相關公民個人信息;三是信息獲取的手段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定或社會公序良俗。
情節嚴重的認定:依修正案,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責任。但何為“情節嚴重”,尚無明確的規定可循。從立法背景看,近年來,公民信息廣為泄露,網絡上出現了公開兜售各類公民個人信息的廣告,社會上甚至出現了搜集、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專業戶”,對公民個人隱私及人身、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利用刑罰手段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實屬必要。但刑罰手段有其特殊的適用范圍,并非一切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行為均應受到刑罰處罰。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公民個人信息的內涵
1、與公民個人直接相關,能夠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體特點;或是一經取得、使用即具有專屬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紋等,后者如身份證編號、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護價值。公民個人信息承載了公民的個體特征,甚至各項權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獲取,必然導致公民時刻處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
3、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不以信息所有人請求為前提。除非基于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泄露、獲取其個人信息。
在認定一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時候要看還行為是否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例如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但是在量刑的時候就要考慮犯罪行為的手段以及情節。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到期不讓走怎么辦
2021-01-22無業一級重殘的患者醫藥報銷的標準是怎么樣
2020-11-27未支付股權轉讓款是否應承擔債務
2021-01-08使用假的畢業證如何處罰
2021-01-04消費者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2020-12-24男方提離婚要求退還彩禮,女方退嗎
2021-01-27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交通理賠律師要多少錢
2021-03-07航班延誤會免賠嗎
2021-03-01解讀車險理賠中的誤讀條款
2021-01-04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