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侵權人身損害的賠償范圍,《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及最高院相關司法解釋已作了明確規定。但作為鐵路旅客人身損害的賠償范圍,卻存在著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由于定性和歸責原則的不同,適用的法律不同,賠償的范圍也必然不同。審判實踐中在賠償范圍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爭議:是按合同違約責任的賠償限額,還是按一般侵權責任的賠償標準,是否適用精神損害賠償等等。一種觀點認為,應適用合同違約責任的賠償限額,并且不能突破。另一種觀點認為,應適用侵權責任的賠償標準,違約賠償責任的賠償限額可以突破,也適用精神損害賠償。第三種觀點認為,應根據責任的不同性質確定不同的賠償范圍。專家同意第三種觀點,理由如下:
1、要根據責任的不同性質確定不同的賠償范圍。
如果一律適用限額賠償的規定,有時旅客的合法權益就得不到法律保護。如果一律適用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就有可能損害承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應根據責任的不同性質,適用不同的法律,確定不同的賠償范圍。
首先,按違約責任定性的,應適用限額賠償的規定。目前的法律法規,對鐵路旅客人身損害賠償范圍無任何規定,是立法上的一個空白。作為鐵路規章性質的《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規定了40000元的最高賠償限額,但對賠償范圍和計算標準均未作規定。那麼損失低于40000元的如何計算,高于或低于40000元地計算依據是什麼,沒有任何標準。專家認為,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不能適用侵權損害賠償的全部賠償原則,而應根據鐵路運輸的性質和特點,對賠償范圍適當限制,只對旅客的“積極損害”予以賠償,一是包括因就醫治療支出的費用,如醫療費、護理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康復費、后續治療費、交通費等。二是包括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費用,如殘疾輔助器具費等。對旅客的“消極損害”不予賠償。主要是指因全部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導致收入喪失或者減少、因死亡導致的收入損失以及誤工損失等“逸失利益”損失,如誤工費、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等。這樣既符合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又有利于鐵路運輸業的發展。
其次,按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定性的,受害人又以侵權損害賠償起訴的,應當根據侵權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有關規定,適用全部賠償原則。其賠償范圍既包括財產損害,也包括人身損害和精神損害,只要是因為侵權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都應當由承運人賠償。但要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
2、合同違約責任中的賠償限額一般不能突破。
《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是鐵道部根據鐵路法制定、經國務院批準并于1994年9月1日起施行的部門規章,具有準法規性質,是對鐵路旅客損害賠償的專門性規定,在審理鐵路旅客損害賠償案件時應當適用。該規定稱:“鐵路運輸企業依照本規定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對每名旅客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000元。”“鐵路運輸企業和旅客可以書面約定高于前款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專家認為,當事人雙方如果沒有書面約定,賠償限額一般不能突破,這是鐵路運輸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客運合同本質上也是一種交易,也要遵守等價交換原則,承運人違約后向旅客支付巨額賠償金,使旅客獲得極大利益,而旅客只支付了十分低廉的票價,不符合等價交換原則。
其次,從平衡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看,鐵路企業是國家特大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公眾的出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還具有特殊的社會公益的性質,目前鐵路企業仍未步入市場經濟的軌道,它的管理模式和票價仍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如果只突破限額賠償,而不提高票價,不利于鐵路運輸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甚至會帶來停止運輸活動、阻礙社會發展的負面作用。
再次,由于現行賠償限額是1994年規定的標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應實事求是的按比例作出適當的調整,但不宜過高。在調整之前賠償限額不能突破。為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立法精神,應從立法上對承運人因故意和重大過失造成旅客傷害的情況,作出不適用限額賠償的規定。但在立法上未作出規定之前,司法上無權突破。
3、合同責任中一般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違約行為有時可能會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但合同責任中是否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各國的立法、判例和學說都不盡一致。英美法一般認為,合同之訴不適用精神損害(injuredfeelings)的賠償,但也有例外,如《美國合同法重述》第二版第353條規定:“禁止對精神損害獲取賠償,除非違約同時造成了身體傷害,或者合同或者違約系如此特殊以至嚴重的精神損害成為一種極易發生的結果。”在大陸法系,一些國家也承認在例外情況下可以在違約責任中實行精神損害賠償。在我國對于是否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學術界一般認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形外,違約責任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專家認為,作為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也同樣適用這個原則,對精神損害一般不予賠償。理由如下:
第一,因為合同法對違約行為造成的精神損害,原則上是不提供補救的。如果對精神損害予以賠償缺少法律依據。
第二,精神損害是不可預見的,承運人在簽訂客運合同時,很難預料違約會給旅客造成精神損害以致多大精神損害。
第三,精神損害有時是給旅客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如果給死亡旅客的父母子女造成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有悖合同相對性規則。
第四,如果實行精神損害賠償,將會給承運人增加極大地運營風險,不利于市場經濟以及運輸業的發展。
4、旅客意外傷害的雙重賠償。
旅客意外傷害保險是強制性的,旅客保險費,包括在票價之內,費率為基本票價的2%,由鐵路局核算代收匯繳保險公司。保險金額20000元。一旦發生旅客意外傷害保險責任,旅客將獲得雙重賠償,一是承運人的賠償金,一是保險公司的保險金。《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第六條已作了明確規定:“鐵路運輸企業依照本規定給付賠償金,不影響旅客按照國家有關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規定獲取保險金。”因為兩種責任賠償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引起的兩種不同法律后果,二者之間并無牽連。運輸責任賠償是因違約或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結果所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而保險責任賠償是依據保險合同在保險責任范圍內承擔的保險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里的房子能買嗎
2020-12-15公司解散如何追繳未繳出資
2020-11-21母親的欠條以子女的名義起訴可以嗎
2020-12-17代寫遺囑有效條件有什么規定
2021-02-27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有何區別
2021-01-04交2000元贍養費父母能領多少
2021-01-30房產繼承糾紛的解決方法有什么
2021-02-12什么時候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2021-01-21什么叫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14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被保險人范圍及人壽保險理賠申請人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1重疾險應該怎么買
2021-02-04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保險合同解除的方式有哪些及解除后果是什么
2021-01-18夫妻離異配偶附加險無效怎么維權呢
2021-01-27保險如何避免巨災風險
2020-12-18二手車沒保險違法嗎
2021-03-02土地出讓收回可以再次出讓嗎
2020-12-05土地出讓金需要上繳國庫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