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合同規定“以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為交房條件”,購房害陷入兩難境地在筆者最近辦理的個案中,張-鳴先生的遭遇頗能說明問題。
張先生的兒子張某長期生活在國外,他主要從事生物技術研究。幾年前,張某被上海市政府針對境外優秀人才回滬創業的優惠政策所吸引,萌發了回滬大干一番事業的想法,作為父親的張自然非常贊同兒子的這一打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張某決定先在上海購買一套房子。為此,父親張親自在上海操辦,跑了不少樓盤,通過篩選比較,相中了一套地段較好,位于市區正在建造的三室一廳的商品房。
簽約時,售樓小姐拿出2000版《商品房預售合同》,只見上面大部分空格處開發商已作了填寫,其主要條款約定:房屋在2001年10月31日前交付,房屋交付以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為條件,并且開發商承諾在200I年12月31日前取得大產證,如到時不能取得大產證,張有權單方面解除合同;如果張選擇單方面退房時,開發商將以總房價的10%予以賠償。另外,開發商還與張在合同的第五條中約定、當暫側面積與實側面積不一致時,選擇按房屋每平方米建筑面積單價計算,多退少補。
起先,張對開發商不選擇以取得大產證為交房依據的條款設置心存疑慮,但售樓小姐很肯定地告訴老張,開發商只要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就表示一定能取得大產證,我們簽的預售合同是政府推薦的文本,不會有風險的。這一番解釋打消了張的顧慮,最后經張某同意,張以自己名義與開發商簽訂了《預售合同》。
簽約后,開發商果然如期通知張已經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業主可以人住了,但對張*問的房屋實測面積,開發商則表示房屋面積的實測工作正在進行,無法奉告。無奈之下張只得驗收房屋辦理了交接鑰匙手續,并通知兒子回滬與裝演公司簽訂了包工包料總價為20萬開人民幣的裝潢協議,對新居進行了豪華裝修。
個月后新居裝飾工程結束,張想起辦小產證事宜就找一開發商提出這
要求此時售樓小姐拿出房屋面積的實測報告,要求張按多退少補的約定支付超出5平方米建筑面積部分的差價款共計人民幣50000元;并告訴張,要等到大產證辦共后才能辦理個人的小產權證,目前大產證還在辦理這中、售樓小姐稱老板正在努力,要張安心等待。
這一等又幾個月過去了,和鳴見小產證遲遲無法辦出,卻還要補交因分攤公用面積而增加的房屋面積差價款心有不甘,即產生了根據合同約定單方面解除合同的念頭。因為開發商違約、選擇退房就能獲得總房價的10%作為賠償,但已投入的20萬元裝修款開發商能賠償嗎?想想自
已及兒子為購房和裝修所化費的精力,設想與開發商之間曠日持久的訴訟官司張最終還是決定暫時采取忍讓態度。沒有提出退房要求。然而遠有異鄉的張某得知在國內買房遇到如此不講誠信的房產商,便對上海投資環境產生懷疑、何時回滬創業遲遲未能決定。至今,張家父子的新房仍“擱淺”著。官方推薦的合同示范文本“陷阱”頗多針對上述糾紛、筆者提醒正在打算購房的朋友、對官方推薦的所謂合同示范文本千萬不要盲目輕信,因為示范文本上漏洞多多、陷阱不小。
以交房條件為例,原97版示范合同已將房地產開發企業交付商品房的條件規定為:必須取得大產證后。實踐這交房要求對某些房產商不規范的操作行為制衡較重,訴訟中房產商常因違反此約定而導致承擔敗訴責任,因而諸多開發商對該條款的設置意見較大。
2000版示范文本的制定者側重于開發商的利益,違反了法律規定和合同首頁《特別告之》中的提示,在示范文本第十條條款中,將尚未取很大產證僅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的交房行為,也作為可選擇的符合交房條件的形式之一,為房產商違規交房大開方便之門,張購房至今未能取得產權證的遭遇,就與該示范文本條款的上述設計缺陷密切相關。繞開陷阱的招數掉入“陷阱”的自救辦法那么如何在簽訂購房合同時避免,化解類似張所遇到的風險呢?
首先,購房者應堅持選擇以取得大產證作為符合交房條件的條款,當開發商通知交房面提供不出大產證時,購房者有權拒絕接受交房,并可按合同約定追究開發商責任。
其次,當開發商利用其優勢地位,堅持選擇以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為符合交房條件條款,而購房者同意作出讓步時,購房者也應力爭在相關條款中增加寫入在逾期辦出大產證期間,開發商應按逾期天數以房屋的總價款的一定比例支付違約金的條款,以保證在放棄行使合同解除權的同時,仍能得到相應的補償。
如果開發商對購房者的上述兩項合理要求都予以拒絕,且購房者又對該房屋情有獨鐘不得不違心同意開發商的要求,同意合同第十條第二款時(第二款主要內容為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后即可交房)此時購房者所能極了的補救措施就是:當開發商交房時,購房者應書面要求其依合同第十三條的規定,出示實測建筑面積資料;如開發商不能提供,則按照該條款的第三款約定,即使開發商取得了《住宅交使用許可證》,購房者仍有權拒絕接受該房屋,由此產生的逾期交房責任由房產商承擔。
實踐中由于開發商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時。往往實測面積工作尚未進行或完成,因此《預售合同》第十三條是購房者避免自己合法權益受損的一項有效補救措施,雖然這種補救措施有違《預售合司》示范文本制定者在設計該條款時所希望的初衷,但其條款設計的“缺陷”漏洞卻正好為處于弱勢地位的購房者所利用。
簽好一份《預售合同》次非易事,購房者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處理的途徑有哪幾種
2021-01-27遭惡意匿名舉報報警可以嗎
2021-01-24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股東不配合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06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抵押的房子能查封嗎
2020-12-28信用卡多久不還上征信
2021-01-25雙方的合同什么情況下表示已經成立
2021-01-04買家不想和賣家解除合同補齊材料可以嗎
2021-01-18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有利于被保險人解釋”原則被過度使用是否有利
2021-01-31保險合同盡到說明義務是否就可以免責
2021-01-26法院判決國內首例“二次理賠保險官司”
2021-03-14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