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高交會(全稱為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年11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舉行)組委會發布聲明,證實該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參會廠商的工作人員對機器人操作不當,損壞展臺玻璃并劃傷現場觀眾。
就這件事看來,事件剛發生時大家對人工智能將反制人類的擔憂是多余的。那么我們思考一下現實問題,因為本次事件受傷的觀眾應當如何向誰索賠呢?律師為大家簡要進行法律分析。
【律師分析】
1、機器人是否是罪魁禍首?誰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在我國法律規定中,機器人并不能成為侵權責任的主體,機器人不具備人類的思維,不能獨立思考,機器人的行為都是由人為控制的,因此機器人在此次事件中不是罪魁禍首。真正的侵權主體應當是生產該機器人的參展企業,部分人可能會認為應當是操作該機器人的工作人員承擔責任,并不是的,根據法律規定,員工職務行為結果應當歸屬于單位,也就是該企業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為員工的過錯埋單。
2、高交會主辦方是否能僅憑一紙聲明撇清自己責任?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具體到本次事件中,展會主辦方是否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就需要分析其是否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私以為,該展會的安全保障義務應當具體到以下工作:①核實參展企業有無資質,研發的產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②參展企業的工作人員是否經過培訓,是否達到熟練操作的技能水平;③在參展企業的具體展臺布置中有無約束措施,在機器人這種特殊產品和參觀者之間是否有足夠安全距離;④是否有必要的安全設施和緊急事故處理預案。對組織者安全保障義務的要求應當是合理的,符合預期的,合乎法律規定和約定的。如果高交會的主辦方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就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同樣,作為展館管理者,也應當在過錯范圍內承擔法律責任。
3、關于侵權主體的選擇問題
在侵權事件中,普通大眾往往只考慮到直接侵權人的法律責任,如果受傷觀眾僅將致害機器人的所有者即參展企業起訴至法院的,應當如何處理呢?首先法院應當依職權將展會組織者追加為第三人,確定組織者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應向原告行使釋明權,原告也可以直接申請追加其為被告。這樣做,更有利于事實的查明,責任的劃定,也更能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相關法條】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找不到人多久才能判
2021-03-06商標近似判斷原則有哪些
2021-02-04人進監獄了欠銀行貸款怎么辦
2021-03-11合同格式條款的優點是什么
2020-12-28家暴離婚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5沒有領結婚證要離婚,小孩怎么判
2021-01-18交通事故訴訟時效起算時間
2021-01-11什么是轉繼承
2020-12-06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提函
2021-03-12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淺談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2-24承包合同對方無法履行怎么處理
2020-11-12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雇主怎么在勞動合同上免責
2021-01-16勞動合同終止是否包括勞動合同解除
2020-11-19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