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未成年人隱私犯法嗎
犯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第69條規定:“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這就明確了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侵犯未成年人個人隱私的行為,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雖然本條只規定了行政處罰,但聯系到本法第60條有關綜合性的法律責任的規定,對侵犯未成年人隱私的違法行為,要依法追究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在內的三種法律責任。
一、民事責任
個人隱私是指公民不愿向他人公開的有關個人信息,如身體狀況,包括是否患有某種疾病,以及個人私生活的情況,包括私人活動等屬于個人生活領域的事情。每個公民都享有個人的隱私權,作為未成年人同樣也享有這樣的權利。如果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到侵犯,受害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如要求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請求侵權損害賠償等。在侵權損害賠償中,除了物質賠償外,依法要求精神損害賠償也是很重要的。
所謂精神損害賠償,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損害,要求侵權人進行金錢賠償的一種法律制度。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8日發布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的規定,在下列幾種情況下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第一,自然人因人格權利(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權)遭受非法侵害時,有權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第二,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有權以侵權為由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如宣揚他人婚戀生活、私自開拆他人信件了解他人的秘密等,都屬于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
第三,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的,監護人有權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第四,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的,有權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1)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形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形式侵害死者隱私;
(3)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形式損害遺體、遺骨。
第五,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損毀,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據此,婦女受到性騷擾,或者因遭受家庭暴力而導致離婚的,可以依據《解釋》的第一種情況,即人格權利受到侵害,向法院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當事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方式有:致人精神損害,未造成嚴重后果的,可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同時判令侵權人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精神損害賠償應起到三個作用:一是對受害人的撫慰,二是對加害人的制裁,三是對社會的一般的警示。只有符合這三點要求,這樣的賠償數額就是合適的,而不在于究竟是多是少。法院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一般根據以下因素;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2006年7月17日,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宣判了全國首例艾滋孤兒隱私侵權案。2005年12月2日,某報社在報紙頭版及第16、17版中,用很大的篇幅刊登了多幅艾滋孤兒的臉部特寫照片,以及小莉與弟弟及父親的合影照片,并標明了她的真實姓名及其父母因患艾滋病而死亡等情況。原告認為,這家報社未經允許將自己的隱私公之于眾,侵犯了隱私權和肖像權,遂于2006年3月6日將這家報社告上法庭。朝陽區法院經審理后判決被告在自己報紙第一版顯著位置進行公開道歉,并賠償原告精神撫慰金兩萬元。
本案當中,報社公開報道未成年人愛滋病孤兒身份的行為,侵犯了小莉的隱私權,對于小莉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危害,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此外,2006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未經本人及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肖像、病史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的信息。此案的宣判,對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誤解、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子女的情況具有重要意義。推而廣之,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允許公開未成年人隱私,損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成長的,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行政責任
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要由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行政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根據這一條第六項的規定,對于偷窺、偷拍、竊聽、散布未成年人隱私的,要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的處罰;情節較重的,給予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三、刑事責任
對于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未成年人的信件,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關于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252條規定:“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253條規定:“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要了解更多隱私相關法律知識,在律霸網上有許多這方面律師,詢問即可獲得專業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贍養糾紛的法律依據
2021-02-02農村賣房協議書是什么樣的
2021-03-08無效的結婚證民政局給處理撤銷嗎
2021-03-05財產被保全我們怎么知道
2021-03-12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非直系親屬能贈予嗎
2021-01-07離婚協議中給付金錢義務約定和處理
2020-11-13接管期限可以延期嗎
2020-11-08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保險責任免除條款都是有效的嗎
2021-03-14富陽3輪船載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2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家財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以及如何計算賠償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