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賠償糾紛的訴訟時效怎么規定的
醫療事故訴訟糾紛根據糾紛案由的不同,有不同的訴訟時效的規定,根據最新的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和寄存財務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時效均為一年。因此,若是以侵權造成患者身體受到損害的案由來進行醫療事故訴訟的,訴訟時效為一年。
除了侵權之訴外,醫療事故糾紛還可能是由于醫方違反了醫療服務合同的約定,損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需要承擔對應的違約責任,根據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時效,按照一般的訴訟時效的規定,有三年的訴訟時效。
二、醫療糾紛應當如何解決
(一)與醫方協商解決并簽定協議。由于目前醫療機構主要為國有事業單位,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在經醫療事故鑒定之前和鑒定不屬于事故的情況下,并沒有賠償的具體權限,醫患分歧達成一致的情況主要限于經過鑒定屬于醫療事故。
(二)申請衛生行政管理機關處理。當事人應當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患者死亡和可能為二級以上醫療事故的7日內移送地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理。衛生行政管理機關的處理依據為醫學會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九、五十、五十一條的規定。其中沒有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死亡補償費的賠償。書面申請應在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
(三)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目前,到人民法院提起醫療賠償糾紛訴訟,不以醫療事故鑒定為前提。患方的舉證責任集中于損害后果(傷殘等級、死亡等)和醫療關系(病歷、醫療費單據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規定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在訴訟中,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只是訴訟證據的一種,必須經過質證,且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質詢,才可能作為有效證據和作為確定醫療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其中,對造成患者死亡的,人民法院依據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法規可以支持患方關于死亡補償費的賠償請求。
發生醫療事故給患者人身造成了損害的話,必然要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出相應的賠償。雖然醫療過錯行為或者醫療過失行為是醫護人員做出的,但這畢竟屬于職務行為,后果往往都是由所在的醫療機構承擔相應的責任,但要是醫療事故被認定構成犯罪的話,那么作為醫護人員還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承擔自身的法律責任。
醫療訴訟一審程序包含哪些內容?
醫療訴訟一審程序如何進行
醫療糾紛訴訟的絕對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懷孕期間必須調崗的情況有什么
2021-01-09工傷申請財產保全要錢嗎
2021-03-07不準離婚能請求損害賠償嗎
2020-12-23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出口產品責任險理賠案例
2021-03-08保險人的違約責任問題有哪些
2020-12-10受益人殺害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是否還要賠償
2020-12-26保險合同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5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保險代理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06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
2021-01-31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27自留地與機動地的區別
2020-12-11如何在評估程序中提高拆遷補償
2021-02-06始興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15房屋征收是不是一定要給予補償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