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王先生與情人張某斷絕往來后,懷恨在心的張某開始密集地向王先生妻子劉女士的手機上發騷擾短信,內容都是她與王先生交往期間的細節記述。不堪忍受的劉女士將張某訴至法院,狀告其侵害名譽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10萬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于日前審結了此案,認定張某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對劉女士人格尊嚴權的侵害。
根據劉女士的講述,她與王先生是合法的夫妻關系,但王先生與張某之前曾存在不正當男女關系,直到2011年4月王先生才與張某徹底斷絕來往。在與張來往期間,王先生用自己的身份證注冊購買了一個中國移-動“動感地帶”138手機號碼,曾有一段時間,王先生還和張某互換使用手機和這個號碼。
就在2011年10月之后,劉女士的手機上開始不斷地傳來由這個138號碼發來的信息,信息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對張、王二人交往期間一些具體情況的細節記述,其中還使用了大量的淫穢用語和污辱性語言。這些信息發送的數量多,密度大,給劉女士帶來了極大的精神折磨。
劉女士起訴稱,張某的行為已經擾亂了她的正常生活,請求法院判令其停止騷擾,同時賠償精神損失費10萬元。
對此,張某在法庭上辯解說,自己給劉女士發送短信,只不過是向她陳述事實,自己也沒有將這些事實向社會上的其他人傳播,根本不會造成對劉女士社會評價的降低。因此,張某認為,自己的行為并不構成對劉女士名譽權的侵犯,不應承擔名譽侵權責任。
法院審理后作出判決,認為張某的行為造成了對劉女士人格尊嚴權的侵害,判決其立即停止發送手機短信的行為,并給付劉女士精神撫慰金5000元。
法官說法:
“單線”騷擾侵犯人格尊嚴
針對此案的法律問題,海淀區法院法官陳*屹解釋說,在法律上,名譽權與人格尊嚴權是兩種不同的權利類型。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受法律保護,憲法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即使加害人通過短信騷擾、語言侮辱的方式在沒有第三人在場或知曉的情況下大泄私憤,侵害被害人的人格尊嚴,甚至并未因為語言侮辱的內容泄露而導致被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加害人也可能會承擔相應的侵權民事責任。
本案中,張某為了發泄私憤、拆散別人家庭而頻頻給劉女士發送短信,她的這種行為雖然不能構成對劉女士名譽權的侵害,但卻已經構成了對劉女士人格尊嚴權的侵害。
相關法律知識:
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它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黑辦尋釁滋事罪最輕怎么判
2021-02-03商標權轉讓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財產保全中的反擔保如何解除,能否解除
2021-01-12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能否剝奪未成年人政治權利,能否剝奪外國人政治權利
2020-12-04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老人的贍養費標準
2020-11-18晉城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20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勞動者拒簽合同怎么辦
2021-01-19勞務派遣終止是否勞動關系終止
2021-03-16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保險合同的訂立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3-07被盜車輛撞傷人,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1-18二手車沒保險違法嗎
2021-03-02